“挥发性溶剂”——潜在性的威胁
新闻回放年9月7日晚,湖北省广播电视学校97级女生入睡后,一会儿普遍感到头昏、头晕、头痛、恶心、心慌、胸闷、欲呕、全身乏力,其中有18名女生呼吸困难,并抽搐起来。女生的集体不良反应,引起了学校的注意。他们急呼“”将这些反应严重的女医院急救,其余的女生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理。事后经有关部门检测,这些女生的“集体怪病”,主要罪魁祸首就是新装修的宿舍房间内油漆等散发的有*气体甲醛作的怪!
家住武汉市杨汉湖小区刚过半岁的毛毛,自出生后就患上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只要在自己家里就不好好吃奶,哭闹不止,多次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毛毛的家人多方查找原因,最后怀疑装修一新的房屋有点不对味。于是,他们向产品质量检验部门求助。年9月1日,武汉市计量测试检定所经样品检测后认定:毛毛家庭装修所用的石材“枫叶红”放射量严重超标,属国家禁用的C类石材。医院诊断,该消费者的婴儿毛毛,所患厌食与啼哭不止的怪病,也与劣质石材释放物超标密切相关。
北京市某中学有一位姓解的同学,自他家去年搬进新居后,因卫生间常散发出刺鼻的异味,于是他买来一听空气清新剂。从此,他每次用完卫生间,就喷上空气清新剂。不喷空气清新剂,他便感觉手足无措,只有闻到了那浓浓的香气,他才坦然、安宁。如今,他因大量嗅闻空气清新剂,常感到头晕。但他已离不开那瓶“魔气”了。
合肥市某中学有一位姓王的同学,最近在上课时老是犯困、头昏脑胀,老师讲是什么内容,他就是迷迷登登的,为此,作业完不成(做不好),挨老师训,可他也不是有意的,苦闷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两位同学怎么患起了像吸*一样的毛病?招致这两位同学上“瘾”和苦闷的罪魁祸首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挥发性溶剂”——汽油、油漆、丁烷、发胶、空气清新剂、涂改液等等。您别以为这些玩艺儿没事,它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害不可低估,早期会出现头晕、瞌睡、欣快、恍惚幻想等症状;中期伴有错觉、幻想和妄想等症状;晚期发展为抑制、僵呆、昏迷等症状。据《中国中医药报》年12月12日报道,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部分中小学生喜欢嗅闻家用胶水、油漆、烯料、汽油等含有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现象,可产生精神依赖性和怀疑有身体依赖性。科研人员们曾对北京市16所中小学多名在校学生进行的一项实验调查表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98%的学生接触过胶水、油漆、烯料、汽油等有机溶剂,23.8%的学生对这类溶剂的气味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喜好,0.8%的学生对这些溶剂的气味表现出偏好。极少数学生闻后甚至会出现麻木、欣快、幻觉等成瘾性早期精神症状。而滥吸挥发性溶剂的青少年,多出自家庭破裂、关系紧张、父母敌对情绪严重或家长有吸*、酗酒行为的家庭。这些孩子们学业差,常违犯纪律,为摆脱家庭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或学习成绩差的烦恼而滥吸。当然,滥吸者也有为数不少者是有人格障碍,像边缘性的精神分裂者、少年罪犯、精神病态或具有过度焦虑情绪者。
生活中,能让人嗅味成瘾的挥发性溶剂很多,除以上所举的例子外,甚至连打火机上的燃料、圆珠笔油以及空气清新剂、喷射杀虫剂、喷雾消*剂、喷雾发胶、家具擦光剂、擦玻璃剂等,对儿童、青少年都有很大的影响。年11月份,北京景山学校、北京8中和北京39中的刘畅等3位同学反映,他们的同学中,书包里装有涂改液的占到80%!而这些涂改液中经检测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辅料是钛白粉和香精。对二甲苯其蒸汽慢性中*会引起头痛、嗜睡、作呕及血液组成的变化,三氯乙烷对人的神经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风行的家庭装修“热”,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太大了!近年来,医学专家们一再告诫人们,要注意“装修病!”啥叫“装修病?”即房屋装修后的特殊气味刺激人的呼吸道,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这种气味反应更大。有的人会流鼻涕、流眼泪、鼻塞、头晕、头疼,甚至出现鼻腔粘膜过敏水肿、咽喉部位水肿,患者吸气困难,造成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特别是婴幼儿、青少年,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易为室内这些有*有害的气体所伤。年,上海有一家重新装修了居室后,仅住了两天,他的15岁的儿子就因胸闷、医院治疗。医生诊断结果是,装修材料散发的气体引起呼吸道中*,继而引发肺炎和肺气肿。北京,一位以修钟表为业的青年女工,跟她父母喜迁新居,由于大加装修,住了不到半年,得了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花了20万元医疗费,也未能挽救回生命。南京市一位女中学生,所在的学校新大楼竣工使用了,她和她的同学们都乐滋滋地搬进了新教室。几个礼拜,他们都被油漆涂料等散发的刺鼻气味所包围。最初,她感觉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继而,感觉烦躁不安,腿部出现许多奇痒难忍的皮疹,后来发展到全身,并出现出血点和大片皮下瘀斑,急查血小板,已经降至不足常人的1/10。当她病休一月后,症状则很快好转。谁知,一上学,血小板又往下降,停学一段时间,又好了起来。这不明摆着与新教室的装修材料有关嘛!三年级学生王小明,自从去年患了支气管哮喘后,经常犯病,而且犯病很有规律,即星期一症状最为剧烈,双休日症状明显缓解,甚至消失。追溯原因,他家住平房,至今未作任何装饰。可他所在的学校,去年新居大楼落成,他自进入新校舍后,这可恶的“哮喘”便缠上了他。气促、胸闷、咳嗽、喘鸣,还常伴鼻炎、结膜炎等(他们班及全校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都是这样)。还有一位小学生,家里装修并装了空调,他的父母不太注意室内开窗自然通风,再加上他的父亲是位“烟枪”,室内气味难闻。数月后,这位小学生患了急性白血病而住院了!据医生判断,这位原本健康的孩子,现患了这种病,十有八九与他那“乌烟瘴气”的家庭有关。因为血液学文献记载,苯可以引起血液细胞的减少,而居室装修后的有害气体中就含有大量的苯的成分。文前提到的湖北省广电学校以及那位小宝宝的奇怪病症,均是“室内污染”作祟!
室内装修材料散发的有*有害气味,有些简直就是看不见的“杀手!”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涂料、油漆、粘合剂等室内装修使用的材料,大多会散发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气体,引起人的慢性中*。据上海卫生防疫站去年下半年检测,市场上供应的进口和国产墙纸、涂料、喷塑、粘结剂等大多含有*物质,如甲醛、苯、甲苯、氯乙烯、氯化烃等,其中甲醛、苯、氯乙烯还是致癌物质。这些装饰材料会不断释放有*有害气体,特别是一些水包油涂料,释放有害气体时间长达一年。而据《信息日报》年9月14日报道,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日前发布的抽查结果显示,当前在房屋装修中用量非常大的中密度纤维板,合格率只有45.5%。而占55.5%的不合格中密度纤维板,板材中未参与反应的残留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的鼻粘膜、视网膜、呼吸道、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产生刺激作用。长期吸入,可引起中*及各种病变和过敏反应。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隆冬时候,许多家庭紧闭门户,靠喷空气清新剂改善居室气味;酷暑之夜,又燃起蚊香或喷杀虫剂避咬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大量的日用化学溶剂的气味蛊惑,乃至于掉进泥淖中尚不知觉。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旦滥吸成瘾,则像吸*一样难以矫治。因为吸入挥发性溶剂的气味后,很快会被肺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据药物依赖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闻者体验到其中的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地每日重复吸入,最后结果是引起慢性中*,像汽油中添加的铅、苯能引起神经炎、神经中枢或外周神经瘫痪,还能导致贫血、肌无力等症状。乙烷类的挥发性溶剂(圆珠笔油、油漆烯料、油漆清除剂等)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消化不良、血尿、肝肿大的元凶。含四氯化碳的除污剂、干洗剂会令肝、肾损害,重者可致死。而气溶胶溶剂的气雾,则会造成喉头痉挛,致使气道受阻,甚至窒息而亡。由此可见,滥吸挥发性溶剂的危害不亚于吸*或服用兴奋剂,而且由于挥发性溶剂价格便宜,且很容易就能获得,其危害范围更广泛。问题是,我们现在对*品、酒和烟瘾以及镇静剂等有了认识,可对儿童、青少年的部分滥吸挥发性溶剂及成瘾性尚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有关专家们呼吁道,我们的社会以及学校要向孩子们宣传药物滥用后的恶果和必要的防治知识。家长、教师一旦闻到孩子衣服上和呼吸中的化学品气味,就要给予足够重视,并求助于药物依赖治疗专家,帮助这些孩子摆脱药物依赖。
当今,汽油、发胶、杀虫剂、胶水等挥发性溶剂的产品纷纷步入了百姓的家庭里,至于那些大大小小的商店,此产品更是司空见惯。故专家们谆谆告诫道:要尽量让孩子们少接触或不接触这些挥发性溶剂,尽量少用或不用涂改液!国家应对这些产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西方有些国家的厂商以在胶水中添加芥末油的方式阻止滥吸,禁止商店将挥发性溶剂摆在开放式货架上,并禁止将此类产品售给儿童、青少年等方法均可借鉴。
至于家庭装修“热”,要平抑这股风,为人们的健康着想。同时,莫让“卧室”变成“卧箱”,尤其是冬春季节,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起码也得开个侧窗,以利换气。同时,若居室需要装修,切勿妨碍室内空气的流动。新的建筑在居住前,要多多通风,最起码要通风一个月左右,不要急着搬进去。住了新居后,要时常走到室外,去空气新鲜的郊外或者公园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前不久,杭州市卫生防疫站经研究得出,居住者宜在新居装饰完毕30天后搬入,此时,对人体较安全,但要注意居室通风。
关于这些重要装饰材料释放物的最高浓度标准问题,国家都有标准要求,但对那些伪劣产品,往往防不胜防。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呀!为了您的健康,最好远离这种环境。
(原载《中国保健营养》杂志年8期、安徽《保健与生活》杂志年6期、北京《医药养生保健报》年10月25日)
病人选医生能在社区实行吗?
年5月10日,《中国医学论坛报》“观点”栏目刊登了《病人选医生可在社区实行》一稿,作者的思路很不错,但笔者却表示疑义,因为在社区实行“病人选医生”活动,很可能图有虚名,或流于形式。
我们知道,每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配备的医务人员数量都是有限的,下面的卫生服务站人数则更少,甚至只有1—2人。如此配备的医务人员“梯队”,如何让病人选?选来选去不就是那么一两个人吗?如果病人都选某几个医生,那其他医务人员怎么办?况且社区医生主要是解决本地区居民的常见病,一般的医务人员完全可以胜任,大病、疑难杂症医院,病人在社区选医生又有多少意义呢?
大家也许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医院专家门诊实际是专家会诊,上级卫生部门规定各专家每周出诊1—2次,而出诊的专家基本上是主任医师或医学教授。届时,由各专科门诊医生将疑难病人集中起来,请这些专家到门诊会诊,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专家所看的病人都是由门诊医生约定的,病人按约定时间接受专家诊治,解决门诊医生不能解决的疑难病症,指导和帮助门诊医生提高水平,从而提高门诊质量。这种形式,曾经很受病人欢迎。
为此,笔者设想,现在能否借鉴一下这种专家会诊制度,将其引进到每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基层医生将疑难的病人预约到一起,每周定时请相关的专家联合“诊治”,岂不更好?这样,等于把病人选医生转变为由社区医生帮助选专家,使诊疗工作更加有保障,专家的作用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最后要说的是,据笔者的多年观察,医院实行的“病人选医生”,实际上已经演变成“权力选医生”、“熟人选医生”等。而普通百姓,要想选到满意的医生,基本不可能。
(原载《中国医学论坛报》年6月14日、《中国社区医师》年10期)
中医师在社区大有作为
“小病及慢性病在社区,大病、重病、医院”,这就是患者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就诊的基本模式。为了使“社区首诊制”医院双向转诊得到健康发展,国家要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必须是全科医师或是全科护士,同时,国家也要求每个社区必配备高质量的中医师,尤其是针灸推拿医师,有些社区还设有2—3个“知名中医专科”,包括中医推拿、针灸、刮痧等。另外,中医的其他诊室如妇科、男科、儿科、肛肠科、乳腺科、内科、外科等也十分需要。至于中药更是社区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知道,中医以及中药的最大特点就是简、便、验、廉,特别是对慢性病的疗治以及大病、重病术后的康复,比起西医来更是强项。另外,还有一些“亚健康”、“三高”、中风后遗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常见多发病,都非常适合社区医疗,中医中药在这些领域更可大显神通。
到年,全国将基本上实行“社区首诊制”,如像针灸推拿以及康复等科,现在收治的颈、肩、腰腿痛及中风恢复期的病人,以后大都在社区解决,即使治不好,转诊上来的病人也大都是需要手术了。也就是说,医院医院医院的西医手术科室,中医科以及针灸、推拿等科想分这杯“羹”可能很难了。
俗话说,适者生存,不思变革者必亡。中医在社区有更广阔的天地,只有尽快到社区去,充分发挥“一根针、一双手、一把草”的作用,才能真正地养活自己,也才能更大范围地服务百姓。
最后要说的是,每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没有几名“出名”的专科高手,居民会被吸引来吗?如果这个区域的全科仅是“万金油”而不专,没有“磁性”,老百姓的“心”医院,即使强迫他们来社区,也是收不了“心”,甚至带着情绪就诊,如此则会引起一系列医疗纠纷。至于针灸、推拿、刮痧以及气功、康复等科,完全可以将重点放在社区和农村的合作医疗中心。
社区,中医师可大有作为!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年1月22日)
中医大夫的新领地应在社区
读了年6月21日《中国医学论坛报》“观点”刊登的文章《中医应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后,笔者深有同感。作为针灸推拿科的大夫,去年一年,笔者所在的科室被当地医保管理部门拒付了30多万医保金,理由是我们降低住院标准。可是,我们面对的病人大多是“能吃能喝能走的,如果不能吃喝符合住院标准了,一般也不会来针灸推拿科……”这反映医院中的尴尬位置,医院,积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实在很有必要。
年前,我国要基本上实行“社区首诊制”。如此,像针灸推拿以及康复等科现在收治的颈、肩、腰腿痛及卒中恢复期的病人,以后在“社区”就诊就可以了,医院,也大都需要手术。也就是说,以后针灸推拿等中医科室,医院生存就更难了。
因此,笔者认为,医院的中医科室应未雨绸缪,从现在开始,要大幅度地削减或压缩病床(医院还在盲目扩建,实在是个“误区”),除保留少量的病床以供教学和科研用之外,中医科室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门诊以及社区中,即使为了教学和科研,也可同社区“联通”,共同协作,做到医疗、教学、科研三不误。
俗话说:适者生存,不思变革者必亡。面对中医的“内忧外患”,只有尽快到社区去,充分发挥“一根针、一双手”的作用,分享“社区”这个“大蛋糕”,才能真正地养活自己,“救活”针灸推拿等中医“专业”
(原载《中国医学论坛报》年7月19日,署名:康静)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