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25日是我国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目的是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同时也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力”,从而提高全国儿童的免疫接种率。
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汤玉仪介绍,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有效、简单的方法,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预防接种的道路上,不少家长存在误区。她表示,家长应及时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确保儿童科学接种,避免走入误区。
最经济有效的预防途径
宝宝在出生后,就要开始独自面对这个错综复杂,却又精彩纷呈的世界,而新生儿抗病能力差,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汤玉仪介绍说,宝宝获得免疫力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其中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
宝宝在出生前通过妈妈获得抗体,俗称“母传抗体”,母传抗体持续时间短,一般只维持6个月。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退,而宝宝的自身免疫功能发育未成熟,抵抗力减弱,对于抵抗病*、细菌等病原体能力差,容易得病。
宝宝还可以通过患病后获得,即宝宝感染某传染病后,获得相应的抗体。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而获得免疫力的方式风险太大。汤玉仪解释,因为宝宝患病后,如果处理不及时一些疾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第三种途径,即宝宝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力,当疫苗被注射到宝宝体内时,便发出让“免疫工厂”生产的命令,制造出对抗病原的物质—抗体。当同样的细菌或病*侵入人体时,宝宝就有了免疫力,身体可以快速产生抗体,起到保护作用。
二类疫苗也同样重要
小儿从出生到学龄前期,是免疫系统最脆弱的阶段,疫苗接种为无数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了“保护伞”。
汤玉仪介绍,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
免疫规划疫苗也是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是*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儿童监护人需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此类疫苗如果不接种,可能会影响宝宝入托、入园、入学。
一类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多糖疫苗、甲肝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即二类疫苗,为自费并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很多家长认为二类疫苗不重要。汤玉仪解释,二类疫苗是一类疫苗的扩充,许多二类疫苗针对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尽管可以治愈,但危害仍然较大,及时接种二类疫苗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也同等重要。
她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二类疫苗也应及时接种,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疫苗等,小儿才能获得全面保护。
“根据疫苗的制作形式,可以分为灭活疫苗和减*疫苗。”汤玉仪说,灭活疫苗也就是常说的“死”疫苗,在获得病*之后,用高温或是化学试剂使其失去活性,只保留外部特征。接种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死病*的特征,再遇到相同的活病*时,就会激活特异性免疫,对病*进行清除。
减*疫苗在获得病*后,人工培育,筛选其中*性较小的*株,制成疫苗。这种减*疫苗,虽然是“活病*”,但是接触人体后基本无反应或是只有轻微的反应,*力较小,只引起免疫反应而不会致病。
留观30分钟很有必要
很多家长会因为担心小儿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而不想接种疫苗,但汤玉仪解释,接种疫苗后,部分小儿会出现全身轻微反应属正常表现。
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38.5℃的发热,皮疹,接种部位局部压痛、红肿,疲劳及头痛,通常在1-2天消退,一般无须处理,家长可加强观察,注意休息。当出现较为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如≥38.5℃的发热、精神状况差、排尿减少、严重呕吐腹泻、抽搐等情况,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应尽快就医。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脓疱不要自行抠破。”汤玉仪提醒,卡介苗接种后3周左右,接种部位开始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脓汁排出,经过1-2周才结痂,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瘢痕,过程一般持续2-3个月。
如果是速发性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晕厥、低血压等反应,因此小儿在接种疫苗后,必须留观30分钟。
儿童接种疫苗的禁忌
发热、易感染儿、反复肛周脓肿、呼吸道感染(感冒)、肠道感染(腹泻)、皮肤感染、鹅口疮、中耳炎、免疫力低下、免疫缺陷、过敏体质、处于疾病急性期、既往曾有同种疫苗接种后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等为禁忌症。
接种前一定要告诉医生的事
疾病史:惊厥、癫痫及脑部疾患;有免疫缺陷,或是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急性传染病,活动期结核等。
过敏史: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
接种史:小儿在前一次接种疫苗后出现了高热、惊厥、抽搐、注射部位肿块、荨麻疹等反应。
陈之瑜刘秋宜
彭可明
刘秋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