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跨境物流迟缓外贸型企业艰难回血
TUhjnbcbe - 2023/10/27 17:41:00

全球疫情之下,以海外订单为生的外贸型企业受到重创,他们迫切希望在国内找到新市场。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多路采访了跨境电商、外贸型商家,还原全球疫情下出口商家的生存现状,海外订单归零、库存积压千万元、物流几近停摆……为求生路,外贸型企业重拾国内市场,再度与国内电商企业握手。国内电商一直欢迎外贸型企业“回归”,但后者对国内市场生疏、产品定价不明以及缺少品牌效应等问题一直制约合作,如今的大环境逼迫双方从头开始、快速磨合。

订单趋零原料价格上涨

“来订货的客户少了,销量直线下滑,订单量是同期的一半左右,导致库存积压,资金压力大增。”浙江宁波的运动户外品牌菲莱仕在近几个月感受到了海外订单为零的焦虑。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服饰生产企业雪达,近两个月的订单生产停工,如今只想着把失掉的客户交期全部赶回来。

“与往年相比,现在的订单量下滑了90%以上,损失预计已超过百万元。”义乌市端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周海波面对全球的疫情冲击,计算着公司的损失,“1月最初几天海外订单还算正常,基本能与往年持平,后期开始骤减,现在几乎为零,日销售额只有几百、几千。”如果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海外订单一切照旧,周海波的公司在开年后,其订单日销售额应该在20万-40万元。

全球疫情导致周海波的海外客户定的货全部中途叫停,配件全部积压在仓库,大部分都已经是成品且无法销售。周海波的企业有自己的生产供应链,会提前生产热卖品备货,30天为一个周期,也就意味着工厂会一次性生产出30天库存的订单。“当海外订单受阻后,成品只能放到库房里,这就造成了库房与工厂的库存压力上升。”周海波解释称。

周海波的公司做着钟表生意,为跨境电商客户供货。这家典型的外贸企业在疫情前的年营收可达万元,90%的销量来源于外销出口,主要销往东南亚、东北亚、欧洲、中东、非洲、北美、南美等地区。全球疫情暴发之后,出口订单急剧下降,短时间内,公司失去了99%的外贸订单,仓库内积压了价值高达万元的库存。

像周海波的企业这样以外贸为主的企业,海外订单归零、库存积压成了普遍问题。浙江宁波的运动户外品牌菲莱仕从2月开始的订单生产与运转都不在“正轨”。负责人刘君细数过去几个月的状态时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订单相比往年下降了四成,虽然受损失的户外装备是小类目,但损失起码几十万到上百万元。

让刘君担心的远不止订单归零,而是复产。“复工容易复产难,受疫情影响,需要户外装备的消费者减少,需求的产能、生产的产量也会随之降低。”手电、头灯等户外装备是刘君公司自主生产,对于这一类产品他直言“产量明显下降”。“产能完全恢复肯定不可能,目前只恢复到六成水平。”同时,刘君还要为材料上涨而头疼,“同一款产品,去年产品成本核算是2.5元,今年则要3元。大的商家和厂家大批量囤货,导致市场上产品价格包括材料和成品价格全部往上涨。”

刘君的公司——菲莱仕是一家偏传统的线下外贸型商家,有稳定的海外签单客户,主要向中东地区出口登山杖、灯具等户外装备。外贸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六成以上。疫情发生后,菲莱仕压了大约10万单的出口订单,货值大概万元。

跨境停滞境外物流堵塞

当外贸型企业面对积压难消化的库存愁眉不展时,原本合作顺利的外贸公司、跨境电商企业也开始“摇摆不定”,这让外贸型企业面临着众多不可控的因素。受全球疫情的影响,海外电商渠道物流几乎停滞,下游跨境电商平台漫长的回款周期让中国的外贸型企业变得异常脆弱。

跨境物流运输受阻,是周海波体会到的首个难题。周海波用一个实际的订单流转情况举例称,手表从国内发到美国时间是25天,国内疫情发生时刚好是手表发出的第20天,国内海关小包开始不允许再发件,造成了大量积压。“本来消费者可以在25天就能收到包裹,实际情况则是这个包裹连续两个月还在国内,最后只能退款,由公司承担相应的损失。”

与此同时,前期已经发出的货同样无法准时送达,顺利到达目的地的包裹“卡”在了当地配送的环节。周海波称:“我们的包裹发到当地以后,当地开始出现疫情,派送件业务多数处于停工状态,这就造成了货物到国外后,当地物流不派送,收货时间被无限度拉长。”

刘君则强调,排除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发货,从与公司合作的外贸公司和线下客户发货情况来看,原本只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延长到八九天。“现在看起来,八九天能到还算是正常情况,有些需要12天才能送到。”刘君有一批发往中东的口罩,“这一单子有五六千的口罩,过去发到中东4天时间就够了,疫情关系导致客户8天才收到货,时间上延长了很多。”

海外市场出现的问题远不止物流停滞这一项,跨境电商作为外贸型企业赖以生存的下游客户平台,能够为其提供的抗风险措施并不给力。周海波称,公司跨境电商用的是亚马逊,回款周期是一个月,国内电商平台只需15天,这是跨境平台与国内平台最为明显的区别。此外,在售后、产品的问题上,国内电商平台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客户沟通解决,但海外只能以邮件沟通为主,回复不及时会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出现。

全球疫情影响之下,亚马逊封仓导致国内商家的产品无法进仓,中国的普通小包很难发出。基于上述情况,周海波和刘君这样的企业做了发货调整,不着急发的订单在第一时间做了处理,这也就造成订单大面积取消和退款,货已在路上却要拦截退货的情况频繁出现。

转战国内借电商寻生门

面对全球疫情,国内外贸型企业迫切需要释放库存压力,让资金流动起来。于是,外贸型企业瞄准了内销,众多企业开始盘算着在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开拓新市场,部分虽已在国内电商平台上开店数年但倾斜程度较弱的外贸型企业,如今也倾尽全力押注。当然,为了能在这一轮出口转内销中胜出,外贸型企业不再固守此前的经验,而是针对国内市场的需求上线新产品,规划品牌定位。

无论是周海波还是刘君,在接受采访时均反复强调,出口转内销是必然的趋势,国内的电商平台也必然是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时标配的渠道。“现阶段,可能更倾向借助京喜消化掉批发过剩的产品,也可以把这些产品全部利用起来,还能让资金流动。等渡过眼前的危机,就要针对国内市场生产价格有优势、质量更好的产品。”刘君已经有了新规划。

实际上,电商企业同步为出口转内销的外贸型企业敞开了市场,不断落地多项措施为外贸型企业“输血”。近日,拼多多围绕稳外贸、扩内需、促消费与青岛、宁波达成了战略合作,针对部分市场渠道体系完善、商品流通能力较强的外贸公司,拼多多提供“向供应链型企业”转型的选择。

同时,京喜正式推出专项“出口转内销商家扶持*策”,全力扶持外贸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从金融保障、入驻服务、流量扶持等多个方面进行帮扶,以支持外贸型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外贸型企业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对消费需求的把握做不到精准及时,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此时想要快速开拓国内市场,外贸型企业与电商在众多环节上反复磨合,前者不惜对产品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毕驷海称,雪达入驻拼多多平台后,拿出了集团主推的功能性针织产品和童装产品,上架后销售量和订单接踵而至,直线攀升的营业额让企业看到了希望。

“后续我们也将继续通过测试和平台销售大数据,推出一系列拼多多平台的独家产品,重点在功能性内衣和童装上做深入。服饰生产企业雪达近两个月的订单生产停工,如今正思考着如何安全有序地恢复生产,“歇人不歇机”,把失掉的客户交期全部赶回来。

随着疫情的好转,刘君带着菲莱仕积极调整货品结构,增加了符合当下国内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室内健身商品,比如瑜伽类商品等。刘君表示,“国内客群的客单价较低,一些在海外市场销售比较好的产品,由于定价较高难以打开国内市场,因此未来会在价格定位、产品设计生产上找到平衡。”在刘君计算出的近7万元的积压库存里,有1万元为登山杖这样客单价高的商品,这部分商品短时间内难以在国内市场消化。

北京商报记者赵述评/文企业供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境物流迟缓外贸型企业艰难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