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怀孕前先检查牙齿,因为孕期容易诱发口腔疾病,而在肛肠科眼里,有备孕需求的人都应该检查肛肠疾病,一般建议检查在孕前3-6个月,女方的孕前检查最好在月经干净后3-7天之内进行,注意检查前应避免同房。
怀孕期间,盆腔压力升高,进而压迫肠管易引起肛肠疾病,而本已有症状的准妈妈们病情会加重,因怀孕后不能随便用药和手术,很是烦恼。如果她们在孕前做一些肛肠疾病检查,这些烦恼也是可以避免的。通讯员张明黄海贝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蔡蕴琦
妊娠期容易出现这些肛肠疾病
妊娠期妇女易出现便秘、痔疮、肛裂等肛肠疾患。民间素有“十女九痔”的说法。由于常规孕前检查并没有肛肠疾病筛查这一项,会让很多准妈妈忽略这项检查。
1、便秘
怀孕期间,孕激素会使胃肠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慢;子宫增大,盆腔压力升高,进而压迫肠管引起排便障碍,粪便更易滞留肠腔,大便中水分被大量吸收,故而易出现便秘,排便时干燥大便损伤直肠粘膜及肛管皮肤,致使肛门疼痛及出血;由于肛门疼痛,造成恐惧排便,进而使便秘愈加严重;加上女性孕期常常阴血不足,容易生内火,极易产生便秘。另外,妊娠期活动量小,饮食偏荤食,蔬菜水果摄入减少了,导致胃肠蠕动慢,也增加了便秘的发生几率。
2、痔疮
一方面,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管扩张;孕激素和松弛肽等激素作用使盆底与肛管支持组织松弛,会加重肛垫下移。另一方面,怀孕期间为了保证胎儿的营养供应,孕妇盆腔内动脉血流量增多;随着胎儿发育,子宫日益增大,又会压迫盆腔,使痔血管内的血液回流受到阻碍;而且很多孕妇活动量小,胃肠蠕动慢,大便容易秘结,而成团的粪块压迫肠壁静脉,使静脉回流更为不畅,加上排便时需要用力而致使腹压增高,导致痔静脉扩张,亦可促使痔核的形成。由于以上原因,孕妇不但易得痔疮等肛门疾病,而且原有的轻度病变也容易加重而造成急性发作,更有甚者可出现内痔脱出嵌顿,从而出现肛门剧烈疼痛。另外,痔疮的发生也和饮食结构有关。因此素有“十月怀胎,痔在必得”的说法。
痔疮会导致排便困难,引起便秘,便秘反过来又会促进痔疮的发作,导致恶性循环。
3、肛裂
产妇容易发生肛裂的原因,除了因分娩时阴道扩张、撕裂累及肛门所致外,更主要是由于便秘所伤。便秘时大便过于干燥变硬,通过时不能压碎,而是变形迂回,腹内压持续增加,排便强制通过的话,肛门扩张过多,皮肤裂开,肛门出血或疼痛。
4、肛瘘
肛瘘主要是感染性疾病,怀孕前肛瘘如不治疗在怀孕期间容易复发加重并引起会阴部的炎症;怀孕时出现便秘、痔疮等也会增加肛瘘风险;肛裂裂隙反复破裂,也可引起感染和皮下瘘。
孕产期出现肛肠疾病,可能影响胎儿健康
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有一定风险。
便秘会造成肛管裂伤形成肛裂,易引发如肛周脓肿类的肛周感染性疾病。如果这些感染性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则会引起全身感染,严重的会导致早产及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出现。
痔疮、肛裂、肛乳头肥大等肛肠疾病导致反复出血,日积月累可导致贫血,出现头昏、气短、疲乏无力等症状。内痔严重时,孕妇在行走、咳嗽时,痔块即能脱出,给孕妇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同时也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易造成发育迟缓,低体重,甚至引起早产或死亡。
内痔或混合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脱出肛门外,由于痔块不断变大和脱出,以至孕妈妈在行走、咳嗽等腹压稍增时,痔块即能脱出,无法参加活动,使妊娠后期的妇女增大了精神和体力的负担。
另外混合痔并嵌顿引起疼痛,因肛门括约肌和子宫平滑肌的感受受骶神经支配,故痔疮的疼痛容易反射性地引起宫缩导致流产的危险。
建议准备要宝宝的准妈妈们,在怀孕前3到6个月进行肛肠疾病检查。
妊娠期肛肠病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孕前调整饮食、排便习惯相当重要,适当调整食谱,提前就诊,调理顽固性便秘,否则,准妈妈们将必须忍受痛苦到分娩,甚至直到是喂奶过后,才敢真正考虑为自己治疗。由于担心在孕期治疗痔疮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很多孕妇会选择忍耐,由此痔疮给孕妇造成的压力和痛苦可想而知。因此,不管备孕前知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痔疮,都要给肛肠科医生检查一下,确保不需要即刻治疗后,再慢慢享受美好的孕期生活。
准备妊娠或妊娠中的女性,特别是以往有痔病史的女性一定要注意肛门卫生。预防肛肠疾病的注意事项:(1)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缩短排便时间。防止便秘是预防妊娠期肛肠病的最好对策。(2)减少或忌食刺激性食物,便后或睡前用温水清洁肛门,可有效预防各种肛肠疾病。(3)尽量避免久坐、久站,如为职业所迫,可经常变换体位或做提肛运动。(4)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注意腰部保暖,进行适当的运动。
孕期痔疮发作该怎么办呢?孕期痔疮发作,一般来讲以保守治疗为主。孕妇可尝试以下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痔疮症状。孕期痔疮发作,一般来讲以保守治疗为主。孕妇可尝试以下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痔疮症状。
1、温水坐浴,减少运动。
2、使用小麦纤维素颗粒、乳果糖、开塞露、益生菌、润肠通便中药等来缓解便秘症状。
3、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