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外交的新突破
近年来,中国金融外交的最大手笔当属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中的表现。中国借此进入全球经济治理核心圈,话语权不断扩大。
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这些年力推两大举措:一是不断扩大双边货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截至2014年5月底,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本币互换协议,金额达2.567万亿元。二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向本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所倡议的主张,还包括作为最大出资方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
2008年的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缺陷,同时以华盛顿模式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也在危机中信誉扫地。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特别是全球货币体系。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近几年为此做了有益尝试,但是二十国集团就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份额和投票权所作的决定,却因美国国会不批准而停滞不前。
作为当今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特别是东亚金融体系与美元"捆绑"在一起,汇率、资金风险依旧。亚洲国家建立自己的金融圈,以规避风险,保持亚洲经济和金融稳定,已成为地区多数国家的共识。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外交脚步加快。
先来看由中国倡议、正在筹建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除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亚洲基础设施状况滞后于其他地区。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2020年,亚洲经济体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目前亚洲开发银行每年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仅为100亿美元。
目前,日本和美国是亚行的最大股东,分别持股15.7%、15.6%。1966年成立后,亚行一直由日本人担任行长。虽然中国2010年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在亚行的股份仅5.5%,与中国经济体量根本不相称。
中国筹建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简称亚基行)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据了解,亚洲基础设施银行资本金有可能从最初建议的500亿美元提高到1000亿,这将与亚洲开发银行1650亿美元的资金规模相差无几。但各方尚未达成一致。亚基行资金将用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可能包括连接亚欧的新丝绸之路。目前有包括一些中东国家在内的22个亚洲国家对此表示了浓厚兴趣。中国已与东南亚、中东、欧洲国家及澳大利亚等深入探讨,并与美国、日本和印度接触。
7月中旬,金砖国家在巴西举行峰会,各方高度期盼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成为现实,总部设在上海。
众所周知,美联储、华尔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是美元霸权的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想改变全球金融格局,需要突破制度障碍,以制衡美元霸权。金砖国家建立外汇应急安排和开发银行,对于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首先,可以在国际结算中推动人民币、卢布等金砖国家货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欧元的依赖,有助于金砖国家抵抗西方国家债务货币化、损害债权国利益。
2003年至2011年,中国和金砖国家贸易额从365亿美元增长到2828亿美元。2008年起,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的最大市场。2009年中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南非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
如此庞大且日益扩大的内部市场使金砖国家认识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美元汇率频繁波动,不断贬值,金砖国家有必要选择更安全的贸易结算方式,以化解美元作为单一结算货币的巨大风险。
近年来西方经济大幅衰退,消费需求下降,使金砖国家出口导向性经济面临转型挑战,开展实体经济合作、拉动内需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金砖国家银行在本币支付和出口信贷上将有助于实现经济转型,为扩大贸易合作保驾护航。
巴西石油储备在边远乡村较多,基础设施落后阻碍石油出口的扩大。印度人口全球第二,但低廉劳动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无法充分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长期低迷。俄罗斯远东大开发计划有赖于将能源运往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金砖国家银行将为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在上述领域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金融外交体现了共同发展原则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面对国际金融格局重大变化,中国金融外交有声有色,重点是改革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和体系,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货币互换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是重要步骤之一。就国家而言,金融外交重心放在周边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将努力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开发以保持稳定增长,通过各种形式推进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以弥补现有金融机构的缺陷和不足。
清迈倡议是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底,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宣布签署多边化协议--清迈倡议,共同出资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出资384亿美元,与日本并列第一。清迈倡议2012年决定扩容一倍,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出资按比例增加。
中国金融外交并不排斥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相反,中国希望与之加强联系,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改革,以使其适应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例如,2009年,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率先决定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以弥补该组织应对金融危机的资源不足。2012年,中国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新增430亿美元。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体系改革的核心是金融体系的改革。要实现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金融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