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国内服装销冠搜于特,正陷入一场债务危机之中。
6月20日,搜于特晚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统计核实,年5月19日至年6月20日期间,公司及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合计3亿元,占公司年经审计净资产3.37亿元的89.09%。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冻结7个银行账户;同时,公司及子公司此前已披露的冻结银行账户中,共有11个账户解除冻结,解除冻结金额为37.77万元。
截至,年6月20日,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合计35.26亿元,占公司年经审计净资产3.37亿元的.21%。被冻结的资金余额合计.73万元,占公司年经审计的净资产的4.07%,占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最近一年(截至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货币资金余额3.5亿元的3.96%。
资料显示,搜于特成立于年,主营业务为品牌服饰运营、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和医疗用品等业务。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服装、材料,具体分为材料、男女T恤、衬衣、毛衣、便装、羽绒服、棉衣、针织外套、裤子(水洗裤、牛仔裤)、裙、其他等。年11月,搜于特集团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年,搜于特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净利润6.1亿元,上交国家税收5.8亿元。搜于特集团在“年广东企业强”中,位列第95位;在“年广东民营企业强”中,位列第28位;在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位列第7位;在“年《财富》中国强”中首次入榜,位列第位,标志着搜于特集团正式迈入中国大型综合产业集团公司行列。
然而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何会变得负债累累?
在财报上显示,从年开始,公司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净利润更是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50%,在年公司营收达到了.49亿元,较年增长了近10倍之多,公司净利润也是创历史最高达到了6.13亿元。不过在高增长的背后是销售毛利率的下降,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6.5%,到了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跌至9.46%。因此,公司看似营收和净利都大幅增长,然而公司的赚钱能力实际是在下降的。
到了年,公司营收创历史最高达到了亿元的规模,但公司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仅为3.58亿元,同比下降41.5%,年延续了下跌趋势。
到年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亏损额度高达17.71亿之巨。公司在年报上表示,疫情爆发导致线下门店关闭、客流锐减、销售承压、库存增加,尤其是库存积压占用了大笔现金,降价促销导致亏损7.5亿元。加上下游回款难、回款慢更加重了公司的资金紧张程度。
进入年,形势依旧没有改观,年报显示公司营收为51.76亿元,同比下降40%,净利润亏损高达34.1亿元,同比下降92.5%。公司表示,因为资金紧张,流动性短缺,导致公司及子公司多笔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违约,多家金融机构已提起诉讼或仲裁,并申请财产保全,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人民法院冻结、多宗土地房产和投资股权等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同时,因债务逾期,公司可能会面临需支付相关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情况,进而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债务逾期会导致公司融资能力下降,加剧公司资金紧张状况;债务逾期还会造成诉讼仲裁、银行账户冻结、资产被查封等进一步扩大。这些事项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表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今年2月28日,搜于特被申请破产重整,泰顺公司以搜于特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于年2月25日向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起初,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意参与重整,后又公告签署的重整投资意向协议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具体还需要法院裁定。
中和正道董事会主席周德文表示,从搜于特的经营模式上来看,公司更像一个贸易公司,公司的供应链批发服务占比高达85.77%,这种模式主要靠大规模高周转运营来赚取差价,然而这种模式的利润率非常低,一旦需求下降,业务必然受阻,同时还会积压大量的库存。新冠疫情的爆发正是导致搜于特走向危机的导火索,需求下降、库存积压、现金流枯竭。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以往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了,唯有靠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技术和品牌溢价获取更多的利润,才是大势所趋。
中和正道深耕企业重组领域多年,总结出一套科学的“中和正道模式”帮助企业重新设计顶层战略,通过“企业重组”帮助企业,管控经营风险,建立防火墙,保护主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负债规模,甩掉各种包袱。同时通过“投资管理”帮助企业引入资金与科学管理,迅速释放企业产能,产生规模效应,实现销售额、利润同步高速增长,恢复企业造血功能,最终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