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新零售”的概念首次被马云提了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实体经济的“寒冬”,很多实体店面临着业绩下滑甚至是倒闭的危险,就连大品牌也不例外。
曾经的“鞋王”百丽黯然退市,达芙妮陷入了闭店潮,“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也被爆出积压的高库存,有些曾经很流行的二线品牌甚至完全消失了。现在又一老牌服装巨头陷入了困境,6年关店家,它就是曾经服装零售界的“亚洲一哥”——班尼路。
班尼路(Baleno)本来是一个意大利品牌,年作为第一批被引进中国的国外品牌服装时,它还不叫这个名字,叫宾奴。那个时候中国服装界引进的外国品牌并不多,宾奴最先抢占了市场,并成了“成功”、“高端”的代名词。年,宾奴正式改名为班尼路,一年后,香港德永佳集团收购了这个意大利品牌,并正式成立了班尼路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进军内地市场。
相信不少70后、80后应该还记得班尼路的辉煌,当时班尼路的一件夹克可以卖到元,而普通人的月工资在元左右。在进军内地市场后,班尼路抢占了当时还较为空白的休闲服装市场,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18~40岁的青年人群,再请刘德华、王菲、F4等大牌代言,很快就打开了内地的市场,门店在国内的一二线商圈“遍地开花”,还连续12年蝉联了行业销售量第一。
年是班尼路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班尼路在内地的门店数超过了家,随着实体经济“寒冬”的来临,和班尼路自身存在问题的显现,可以称得上是一线大牌的班尼路也开始陷入“关店潮”。根据统计,截止去年8月,6年间班尼路已经关闭了多家门店,内地仅剩多家门店,相当于一天关闭一家门店,而且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实际上,班尼路在经历了年的巅峰时期之后,业绩就开始不断下滑,到年时,班尼路的营收增长出现了暂停。~年间,班尼路一边关店,一边寻找创收的办法,营收分别为32.6亿港元、31.44亿港元、32.74亿港元、30.73亿港元,虽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营收整体还是有所下降。
班尼路曾经的火爆与它的好质量是分不开的,香港德永佳本就是一个零售纺织企业,在原料方面有保证,加上优秀的剪裁设计,和“自营+特许经营”的独特模式,班尼路在进入内地市场初期就迅速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占据了休闲服饰市场。定位休闲服饰优衣库第一次试图进军国内市场时,被全盛时期的班尼路“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现在的班尼路面对优衣库、HM、Zara这些快时尚品牌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虽然前期扩张的顺风顺水,但班尼路品牌老化、营销手段单一等缺点,让班尼路面对其它竞争对手时眼中缺乏竞争力。
对此班尼路选择以降价作为营销手段,试图用“低价高质”留住顾客,但面对折后低至50元一件,缺乏创新设计的衣服,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会买账。班尼路也从“高端”的代名词,变成了低价服饰的代名词,退居“十八线”。
又一老牌服装巨头陷入困境:6年关店家,还能否绝处逢生?班尼路如今也开始进行创新了,不光改变了以往的门店形象,还推翻了以前的产品设计,并与百事可乐、托马斯小火车等品牌大玩联名营销。班尼路的创新之路还很漫长,这一中国老牌服装巨头未来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