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要借机翻身的国货品牌来说:风口、品牌、渠道,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作者
小满
编辑
原野
中国服装产业的巨变正在发生。
过去的年,拉夏贝尔正式迎来破产;美特斯邦威开始“卖房抵债”;国际大牌HM、耐克、阿迪达斯等遭遇寒潮逆流,一股“东升西降”的气象愈发明显。
在加速洗牌的服装产业中,得“Z世代”者得天下。
Z世代的个性品味已经成为主流关切,“国货复兴”“国潮崛起”的口号开始不绝于耳。
从安踏、李宁等运动品牌迎来全新生机,到马克华菲带来的艺术时尚国潮,一个属于国货之光的时代正在不断逼近。
当我们翻看中国近40年的服装产业变迁史,从经济实用到个性时尚,从追求洋流到崇尚国潮……一代代青年群体用自我的个性审美,共同缔构一个追求精致、信仰文化的服装消费时代。
在这样一个急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产服装产业又该如何追赶潮流?
答案并不复杂:深筑品牌、抓准渠道、拥抱年轻。
01
服装产业的“变”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没有电商,也没有直播。
全国服装行业集散流通的最重要平台,就是各地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曾经伴随着一代杭派服装人的创业青春;广州的白马、红棉批发市场也是无数小老板的服装集散重镇;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在最鼎盛时,年营业额能达到两百多亿元。
在这个实体商场百花齐放的年代,美特斯邦威、马克华菲、森马、安踏、拉夏贝尔、以纯等国货品牌,成为了无数人周末必逛的心头好。
对于快消服装品牌而言,资金流通、生产模式和销售渠道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美特斯邦威为例,早在成立之初,创始人周成建就将经营重心放在了流通和销售环节,走上了以外包生产、许可销售和厂家直销相结合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在对生产商进行综合考察后,美邦负责服装设计和物资调运,而厂家只负责生产环节,从而节省开支,以调节订单的方式来减少淡季库存。
同时,直营和加盟并行的混业模式,也进一步拓宽了美特斯邦威的销售渠道。
年,美特斯邦威在深圳主板上市,4年后,旗下直营店和加盟商超过家,成为国内服装业的重要龙头。
同样是主打时尚的服装品类,成立于年马克华菲,却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细分化、个性化的时尚休闲路线。
马克华菲的目标消费群定位于,热爱时尚休闲、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都市白领,旗下孕育了三大品牌:
Markfairwhale(马克华菲国际时尚男装)、FairwhaleJeansformen(马克华菲JEANS男装)、FairwhaleCreativeUrbanwear(FCU创意都市女装)。
马克华菲对时尚的诠释直指内心,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