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压力重重。
文丨齐介仑
品牌特卖平台唯品会近日热度陡增,尽管这个陡增的热度,大概率不是创始人沈亚所希望看到的。
CFO杨东皓的离职消息众所周知被埋进了8月19日发布的年第二季度财报正式文本当中,我们现在大可认为,这就是个刻意为之的设计。简单讲就是,把好消息和坏消息打包起来,用“营收同比增6%至亿元”、“连续31个季度盈利”这样一个“好消息”,去冲抵与CEO沈亚及COO洪晓波共同进退了9年多的公司三号位核心高管去职这样一个“坏消息”。
只是就结果而言,失败了,股价暴跌,当日最大跌幅超过了20%,市值旦夕之间缩水多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从总体走势看,一个关键节点清晰形成,上市以来被指坐上了过山车一般的唯品会股价由此急转直下,截至9月11日收盘,每股已跌至16.40美元,算下来,相较这几年当中的最高点也就是年8月18日的24.46美元,已跌去33%,且迄今仍未看到任何向上跳跃的显著迹象。
这至少反映了当前部分投资者对唯品会未来发展严重缺乏信心,而这个悲观心态又借助CFO杨东皓拟于年11月“因个人原因”退出唯品会管理层而被迅速放大。
目前已有媒体曝出,杨东皓的下一步是加盟总部位于广州的国内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任CFO,据称后者已与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有所接洽,最快将于年年底或年上半年在香港或其他地点挂牌上市。
显而易见,杨东皓是被逸仙电商挖走且被委以了协助公司上市的重任,这与他年8月入职唯品会,次年3月唯品会挂牌纳斯达克的情形如出一辙。尽管表面看,这个动作无涉当前唯品会状况,但我们从中不难推敲杨东皓这个决定背后的微妙得失权衡。
以服装为核心品类,通过特卖,也就是超低折扣、限时抢购的方式,帮助全球各大知名品牌清理库存尾货起家的唯品会,自8年8月上线后很快崛起,一度成为阿里、京东之后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而且它的成功,带动了国内一批特卖模式电商平台的涌现,其中包括年9月上线的聚美优品、年5月上线的当当品汇等。
后期跟进的特卖平台,目前大多已悄无声息甚至早已关停,而唯品会自己近年也是内忧外患不断,它为此展开的很多探索乏善可陈,有些则在经历了巨大投入之后被无奈放弃。
从内部看,唯品会自年11月开始,既已全面对标京东,着力把模式做重,同时扩充品类,3C、美妆、母婴、家居等无所不包,但实践证明,物流、电商、金融三驾马车这样的架构,是唯品会难于承载的,烧钱不说,效率和协同都是大问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且渐渐成为公司发展的巨大拖累,而转型综合电商平台的计划,因为消费习惯使然,用户不认,也最终泡汤,唯品会不得不于年7月删繁就简,重回特卖赛道。
从外部看,市场竞争格局日渐复杂多元,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社交电商、电商代运营之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也在冲击着唯品会的低价促销模式。说到底,限时特卖与直播带货,在运营逻辑上几乎是同构的。能够看到,抖音、快手等不仅表现出了把控上游供应链的浓厚兴趣,而且已分别下场,在积极构建自己的电商体系,以实现内在商业生态的闭环。
有着巨大的流量势能,又有着极高的用户黏性,短视频平台做电商包括做直播带货,现在看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而唯品会的线上拉新,从财报可见已进入瓶颈期多时,如果没有年12月接受腾讯京东联合投资8.63亿美元后,得益于国民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