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5月15日,唯品会(VIPS.N)发布截至3月31日的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当日的股价表现出投资者的失望,大幅下跌近20%。
财报显示,唯品会财年第一季度净营收亿元(约合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亿元增长24.6%;净利润5.3亿元(约合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5亿元下降4%。低于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
年在纳斯达克“流血”上市的唯品会市值最低时不足3亿美元,之后在一片“唱空”中走出令人惊叹的反转行情;并在年5月,问鼎“神坛”,三年超过50倍的涨幅位列中概股“妖股”。
受到业绩增速下滑冲击,年中,宣布转型和分拆三大业务,自此唯品会试图撕掉自己身上的“尾货特卖”标签,并且开启“电商+物流+金融”三驾马车驱动的时代。
掉头向下的局面在年12月18日才真正得到扭转,腾讯联手京东以上一个交易日溢价55%的(相当于每份唯品会美国存托股份13.08美元)价格投资唯品会,总计花费了8.63亿美元,交易完成后腾讯持有7%股份,京东持有5.5%股份。
交易完成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唯品会股价大涨近50%,之后的两个月内其的股价曾一度上涨到19.14美元,市值重回百亿美元级别。
不过,唯品会很快遭遇了“搅局者”,年第一季度糟糕的财报打击了投资者热情。财报发出后四日,公司的市值跌去近20亿美元。
唯品会有些坐不住了,5月17日宣布今年会完成快递业务独立,并且将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分拆。
此举能否再次挽救唯品会?
唯品会的市值“过山车”
唯品会是经历过大起伏的。
年3月23日,已经成立4年的唯品会决定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彼时,中概股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从年下半年开始,还没有一家新的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
当时正值电商行业普遍盈利困难而广受诟病,唯品会确定发行价为6.5美元,不料在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收于5.5美元,较发行价跌了15.38%。此后,其股价继续向下,市值一度跌至2.2亿美元。
年开始,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寒流”,库存高企,唯品会则趁势而起。年6月到年4月,唯品会成为一匹“黑马”,最高市值亿美元(拆股前),拆股后最高市值近亿美元。期间最高涨幅超过50倍,被视为“妖股”。
年11月拆股前最高价位.6美元,超过百度成为中概股中的“茅台”。年4月到达峰巅之后,唯品会走上漫漫“熊途”,到年12月,唯品会市值低于50亿美元。
年底牵手腾讯京东之后,唯品会的市值一度回升至百亿美元之上。但是,依赖腾讯京东“入股”所带来的市值喜悦还没能持续多久,一季度财报又来“搅局”了。
5月15日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呈现业绩不及分析师预期。
电商业务困局
垂直电商模式之“殇”
众所周知,唯品会是一家做垂直电商起家的公司,年成立后不久,就把“名品限时特卖”作为自己的差异化定位。
公司发展期间,正逢服装行业库存高企,唯品会的细分品类则聚焦在服装。以致于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唯品会是一家线上的“服装尾货特卖场”。
这种清晰的定位曾帮助唯品会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能够从阿里巴巴、京东两大综合电商巨头的战火之下异军突起。它一方面通过帮助线下的品牌清理库存以及过季商品,另外一方面,也针对当季商品做些折扣特卖会,事实证明,这种模式使得部分客户的消费能力得以爆发。
一些老牌的电商则因为在不同的定位和发展模式上反复摇摆,盲目跟风,最后严重拖慢了自己发展的步伐。
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当这种差异化定位的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垂直电商模式本身固有的问题就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唯品会的发展。
唯品会自己也意识到消费者对一站式购物有着天然的需求,于是开始扩充品类,逐步将合作品牌扩大为余个,开设服饰、美妆、母婴、居家、食品等频道,淡化服装品牌定位,做起了“线上奥特莱斯”。
但唯品会开始向全类别网站发展,时机已晚,传统品牌更倾向于拥抱京东、天猫等综合电商,因为流量是零售行业的天然需求。随着天猫、京东等综合性电商巨头提供了类似唯品会的模式,在服装鞋帽品类持续发力,综合性电商平台对垂直电商的挤出效应开始显现,而且越来越强。
而且,唯品会很难像京东一样去卖大家电,3C、化妆品、食品等很多品类也不适合特卖。服饰品类达到一定的体量,增速一定会放缓。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的趋势不可阻挡,唯品会之前定位的用户对品牌的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尾货、库存”已经不能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
年年中,唯品会把从年上线起即使用的关于“特卖”的品牌标语改为了“全球精选,正品特卖”。换言之,整个网站不再局限于销售尾货和库存,转而希望进入销售新款、正价商品等更高附加值、更高利润率的产品的市场。
之前唯品会也一直强调自己“买手+自营”的模式,转型后向更加凸显正品“买手”的特质,但此时,海淘和海外代购已然蓬勃发展,用户也有了从海外获得具有更高性价比正品的渠道。
小数据里的大秘密
有分析师指出,对互联网电商来说,增速才是一切。但翻阅唯品会的财报可以发现,几个关键性的数据呈现增速不断下降的趋势。
首先是营收同比增速的下滑,早已从几年前每个季度都超过%的增速,跌落到现在的不足30%,而且看起来也是很艰难在维持。对比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营收,这个数字远称不上好看。(如下图)
数据来源:财报
数据显示,唯品会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为27.1%,年第一季度为24.6%。
营收增长的乏力同时也意味着流量的天花板已经比较明显,这一点从唯品会财报中调整活跃用户的披露口径也可以看出端倪。
唯品会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速从年第一季度的%跌至年第二季度的22%。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