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肛痈
皮肉肿红热痛,肛周化腐成痈。
不能坐卧咋能中?治则三期辨证。
初起仙方活命,中期托里透脓。
后期切挂引流通,以免误人病证。
肛痈是肛门最常见的三种疾病之一,发病率为2%~3%,占肛门总疾病的8%~20%。肛痈是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肛周疼痛,多数无发烧,部分低烧或中等发烧,溃后易形成瘘管。中医又名脏*、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盘肛痈等。
1病因
引起痈肿的病因多为热火之邪壅结,热火炽盛,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
肛痈示意图
2诊断
1.肛门旁皮下脓肿发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后按之应指,全身症状较轻,溃脓后易形成皮下肛瘘或低位瘘。
2.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坐骨直肠窝内,初起觉肛门部坠胀微痛,逐渐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门胀痛加剧或跳痛,坐卧不安,患侧肛周皮肤微红肿,肛门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明显,可有波动感。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典型,仅觉肛门胀痛,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多无明显红肿,肛门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及波动感,溃脓后多形成高位肛瘘。
4.直肠后间隙脓肿部位较深,表现为直肠内坠胀痛,逐渐加重,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无明显改变,肛门指检直肠后壁饱满,压痛或波动感。
3鉴别诊断
肛周毛囊炎、疖肿病变在肛周皮肤或皮下,多由局部皮肤破损染*所致,与肛窦炎无直接联系,局部红肿热痛,肛门指检无异常发现,溃后不形成肛瘘。
4治疗
内治法
1.湿热蕴结
症状:肛门周围突然肿痛,逐渐加剧,肛周压痛或见红肿,伴恶寒发热、口干尿*;舌红、苔*腻、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蕴于肛门,气血不畅,郁而化热,则见肛周疼痛;正邪相搏,则见恶寒、发热;热邪为患,则出现口干、小便*;舌红、苔*腻、脉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
方药:萆薢渗湿汤合*连解*汤加减。
2.热*炽盛
症状:肛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难以入睡,肛周红肿热痛,按之有应指感,或穿刺时有脓液;并伴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舌质红、苔*、脉弦滑。
辨证分析:邪热内蕴,日久不解,热胜肉腐,肉腐即成脓,故见肿痛剧烈,痛如鸡啄,按之应指,或穿刺有脓;邪正相争,则见恶寒、发热;邪热炽盛,津液耗伤,故见口干、便秘;小便*、舌红、苔*、脉弦滑皆为邪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透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透脓散加减。
3.阴虚*恋
症状:肛门肿痛,日久不消,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脓稀薄,疮口难敛;伴午后潮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肺肾阴虚,正气不足,湿热内侵,蕴结不散,阻碍气机而气血瘀滞,故肛门肿痛,日久不消;正气不足则难以成脓,正虚不能托*外出,故疮口日久不愈,脓液稀薄;阴虚内热,则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寐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解*。
方药: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外治法
1.初起实证,用如意金*散外敷,位置较深者可用如意金*散调糊灌肠;虚证,用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外敷;或肛内纳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
2.成脓宜切开排脓,根据脓肿位置的深浅和病情缓急选择手术方法。
3.溃后先用红油膏,后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白玉膏纱条引流。日久成瘘者,按肛瘘处理。
5预防与调摄
1.保持肛门清洁及大便通畅;
2.少食辛辣、肥甘、炙煿之品;
3.积极治疗相关病变,如肛窦炎、直肠炎等;
4.患病后尽早治疗,防止病变范围扩大。
特别鸣谢:刘心宇医生
编排:瑞雪
审校:兰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