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常见病及预防大全
TUhjnbcbe - 2021/7/2 23:37:00
儿童常见病及预防大全佝偻病

佝偻病为三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系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因此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楼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体内的钙磷不能正常吸收与利用,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骨骼畸形。

1、病因

(1)接触日光不足: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一小部分由食物中摄取外,主要由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

阳光中紫外线到达地面的多少,与季节、纬度、时间、大气中烟雾的多少等有很大关系。在寒冬季节较长的北方,由于白昼较短,加之玻璃窗密闭,衣着很厚,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量很少,因此,易患佝偻病。

(2)生长过快:早产儿、双胎,先天储存在体内的钙少、并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容易患佝偻病。

(3)疾病的影响:慢性腹泻,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胆道疾病或脂肪代谢障碍,都会影响对维生素D的摄取。

(4)钙的吸收利用障碍:牛奶含磷多,钙、磷比例不适宜,用牛奶喂养的乳儿易患佝偻病。过多进食谷类食物,谷类中植酸与钙结合成不易水解的植酸钙,也影响钙的利用。

2、症状

(1)一般症状:

①神经精神症状:小儿易激怒、烦躁、不活泼,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睡眠不安,夜间常惊醒哭闹。较大儿童可出现记忆力。理解力差,语言发育迟缓。

由于血钙降低,致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患儿明显多汗,常于睡眠时汗液浸湿枕头。因头部多汗,头皮痒,小儿在枕头上来回蹭痒,致枕部秃发,称为枕秃。

②运动功能发育良迟缓:由于全身肌肉韧带松弛,使小儿坐、立、走均较正常小儿晚。

③出牙迟:牙齿的钙化因缺乏维生素D而受影响、使牙釉质发育不全、牙萌出较晚。

(2)骨骼改变:在骨骼生长发育期间,由于维生素D的缺乏,影响骨骺的钙化,使类骨组织大量堆积,而致骨骼发育不正常。

①头部:婴儿颅骨生长很快,颅骨的改变常常出现在佝偻病的早期。

颅骨软化:多发生在3—6个月的患儿。颅骨钙化不好变薄,用手指轻按枕部,有乒乓球样感觉,即手指用力时颅骨稍内陷,手指放松时弹回。3个月以下的小儿,特别是早产儿,有颅骨软化现象可视为正常。

方颅:由于两侧的额骨、顶骨及枕骨向外隆起,使颅骨呈方形,头大脸小,称为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的患儿。

前囟晚闭:前囟在生后一岁半尚未闭合。

②胸部:

串珠肋:于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处,由于钙化不好,类骨组织堆积,可见到或摸到呈钝圆形的隆起,尤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于患儿前胸,左右相对称,由上到下,钝圆形的隆起连续呈串珠状,故称串珠肋。

这种类骨组织隆起,在胸腔内部比胸壁外更为明显,则使下面的肺受压迫,而导致局部肺不张,因此,易患肺炎。

肋隔沟或称哈氏沟:肋骨因含钙少,缺乏韧性,受呼吸的影响,在隔肌附着处的肋骨被牵拉而内陷;同时,下部肋骨常因腹部大而外翻。于是形成从剑突到腋线横向的沟形凹陷。

鸡胸、漏斗胸:由于胸壁两侧下陷,致胸骨向前突出,而出现“鸡胸”样变形。若剑突内陷则呈漏斗胸。

上述畸形均可影响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减少。

③四肢:

佝偻病手镯或脚镯:正常长骨的增长,主要是在骨的两端(骺软骨)中进行。患佝倭病时,增生的骺软骨由于钙化受阻而大量堆积,致使骺端膨大畸形。一岁左右的小儿,于腕、踝部因骺端肥厚,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为佝倭病手镯或脚镯。

下肢弯曲:由于骨质缺钙软化,类骨组织又缺乏支持力,且肌肉关节韧带松弛,特别是在学站、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可使骨干弯曲,尤以腔骨最易变形,出现“O”形腿或“X”形腿。

几个月的婴儿,小腿可向内弯曲,属生理性弯曲。某些地区,有为小婴儿捆腿的习惯,用带子把腿捆得很直,这样做既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不能预防佝偻病所致的下肢弯曲。

④脊柱:儿学坐后,因脊柱无支撑能力,加上肌肉韧带松弛,可使脊柱后凸或侧弯。

3、预防

了解佝楼病发病原因之后,就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

(1)预防先天性佝偻病:胎儿于出生前的3个月内,要从母体摄取大量的钙,供骨骼钙化。若孕母少见阳光,饮食中缺钙,胎儿出生后可患有先天性佝倭病。因此,孕母要经常晒太阳,饮食要含钙丰富。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是理想的钙的来源。及时添加蛋*、肝泥、菜泥等辅食,可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D。

(3)多晒太阳:多带小儿在户外活动,常晒太阳。只要有充足的日光照射,即使食物中缺少维生素D也不至于发病。普通的玻璃、衣服,能阻碍紫外线通过,要多在户外活动,并尽量使阳光直射在皮肤上,但应避免暴晒。

(4)补充维生素D:在寒冬漫长的北方,当阳光照射不足时,小儿满月以后,可给予适量的维生素D制剂,以预防佝偻病。

儿童两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又常在户外活动,就不必再服药了。况且两岁以后的儿童,一般地说,佝倭病已不再进展。此时儿童虽有下肢弯曲、鸡胸等骨骼改变,大多为后遗症。

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可口服钙剂,或供给含钙丰富的饮食。

肥胖症

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1、病因

(1)多食:人工喂养的婴儿,易喂哺过量,胖娃娃远比母乳喂养的多见。喂牛奶要加糖,往往糖加得多,引起小儿口渴,而婴儿只会啼哭,家长误把渴当饥,又给孩子喂牛奶,以致多食。

已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一早一晚常要加餐。节假日则点心、巧克力、花生米等吃食不断。每日摄入的热量已超过他们的消耗量了,家长仍希望他们多吃。有的家长自己偏爱甜食或多脂肪的食物,就按自己的口味来提供小孩的食品。

(2)少动:大多数小胖子平时不爱运动,也不做家务事。少动就更胖,形成恶性循环。饮食与运动不能达到热量的收、支平衡。

(3)遗传:双亲肥胖,子女易成肥胖体型。

(4)心理因素:受到精神创伤或心理异常的小儿可有异常的食欲,导致肥胖症。

(5)内分泌疾病:因疾病所致的肥胖症,除超重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可加以鉴别。

2、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除了使人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以外,还会影响健康。

儿童期肥胖易致扁平足,虽然走路不多也会感到腰疼、腿疼。由于腹部脂肪堆积,横膈上升,使呼吸不畅,儿童易感疲乏。小儿肥胖还会造成高血脂症,成为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

肥胖继续发展,延续到成人,更易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患。

肥胖还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如常被人取笑,因而很少交朋友,产生孤独感。由于肢体活动不灵活,在体育活动上往往成绩不佳,进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产生自卑感。

3、预防

(1)掌握婴儿哺乳量:从出生到1岁,体内脂肪的增长速度很快。在这期间,多食,能使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猛增。患有肥胖症的人,脂肪细胞数目多且体积大,一旦消瘦些只是细胞变小,数目不会再减少,因此很容易重新胖起来。那么,如何正确地判断婴儿的饥饱,避免过食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啼哭:喂奶后能安静入睡或玩耍自如,表示喂的奶量已够。在两次喂奶之间啼哭不安,可喂些开水,解渴后常可安静下来。

体重:定期为孩子测量体重。不要只凭主观印象,判断孩子是胖还是瘦。不要认为越胖越好,孩子要壮不要胖。

(2)掌握幼儿的运动量:对小孩来说,不光要吃好睡好,还要有一定的活动量,吃好睡足不能代替运动。如果很少活动,热量摄入大于消耗,就会胖起来。

(3)减少遗传的影响:家长自己肥胖,孩子也容易患肥胖症,因此更要为孩子提供合理的饮食,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多让孩子运动。

4、矫治

(1)饮食管理:调节饮食的原则如下:

①.必须满足小儿的基本营养需要以保证生长发育。

②.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其逐渐下降,到只超过该年龄正常体重的10%左右时,即不需严格限制食物了。

③.仍须设法满足小儿食欲,不致因饥饿而痛苦。故应多选热量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笋、萝卜等。必要时可在两餐之间供给热量较低的点心。

④.蛋白质的供应量不宜少于1-2克/每千克体重/日。碳水化合物为供给热量的主要食品。要限制脂肪。总热量视每个病儿的实际情况而定,每日供热量应比正常小儿供热量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要充足。

⑤.根据以上原则,食品应以蔬菜、水果、米饭、面食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包括瘦肉、鱼、鸡蛋、豆类、豆制品等。饮食调理需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2)解除精神负担:家长不要到处求医,使小儿感到紧张不安。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也不能操之过急,若过多的干预,可能使小儿产生对抗心理。

(3)增加运动量:应提高病儿对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运动时间逐渐增加。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兔使食欲激增。

(4)因内分泌等疾病所致的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两者之一有显著减少。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造血不良、溶血性和失血性三类。

造血不良:因缺乏造血物质,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因骨髓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慢性失血,如钩虫病等。

儿童时期因缺乏造血物质所致的贫血最为常见。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因体内缺乏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三岁以下小儿发病率较高。

(1)体内缺铁的原因:

①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于出生前三个月自母体获得较多的铁,储存在体内。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储铁量可有-毫克,这些储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被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造血之需。

如储铁不足,在婴儿期,则会较早出现缺铁性贫血。早产、双胎儿往往先天储铁不足。

②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这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能满足婴儿之需,若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则易缺铁。年长儿多因偏食,使铁的摄入量不足。

③生长发育过快:随着体重增长,血容量亦相对增加。生长发育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越易发生缺铁。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④疾病的影响:长期腹泻引起铁的吸收障碍。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气管炎,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患钩虫病,一条钩虫每日平均吸血0、04—0、06毫升,每失血1毫升就相当于丢失铁0、5毫克。由于钩虫经常变换吸血部位,在肠默膜上形成许多小出血点,不断出血。

(2)症状:贫血可降低血液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当机体从事运动时,由于能量消耗增加,氧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这时机体通过增加肺的通气量和心输出量进行代偿,于是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现象。由于大脑供氧不足,可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受大脑直接控制的四肢肌肉变得软弱无力,内脏活动也发生障碍。

①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使皮肤(面、耳轮。手掌等)、黏膜(睑结膜、口腔黏膜)及甲床显得苍白或苍*。

②呼吸、脉搏加快,活动后更为明显。

③由于组织缺氧,胃肠蠕动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响,因而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少数可有异嗜癖(吃泥土、煤渣等)。

④由于脑组织缺氧,可有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等表现。

⑤肝、脾、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

(3)预防:

①注意孕母的营养,多吃含铁丰富的饮食。

②合理喂养婴儿,自出生后满3个月,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注意纠正幼儿偏食的习惯。

③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④有钩虫病,要进行驱虫治疗。

⑤早产儿、双胎儿可补充铁剂。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此种贫血较为少见。

(1)维生素B12、叶酸的生理功能:维生素B12及叶酸均为细胞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若缺乏这些物质,会使红细胞数目减少,并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导致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的原因:

①摄入量不足:维生素B12在某些动物性食物中含量较多,如肉类、肝、肾,但在奶类中含量少。叶酸在新鲜绿叶蔬菜、酵母、肝、肾中含量较多。单纯用母奶喂养的婴儿未加辅食,易发病。羊奶中叶酸含量低,以羊奶喂养的婴儿,易缺乏叶酸。幼儿长期偏食可致摄入量不足。

②疾病的影响:胃肠道疾患、急性感染等可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利用。

(3)症状:

①贫血的一般表现:面色苍*,易疲倦,头发稀疏,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②神经精神症状:患儿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差,很少哭、笑。哭时泪少。无汗。智力和动作发育缓慢,或有倒退现象,即原来已会的动作,病后却不会了。多数患儿可有肢体、头部、口唇无意识地颤抖。

(4)预防:合理喂养。以羊奶喂养的乳儿,应注意添加富含叶酸的辅食,纠正偏食。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龋齿

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牙病,儿童会因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还会引起牙髓炎、齿槽脓肿等并发症。

乳牙不仅龋患率高,而且龋齿发展迅速,龋洞易穿通牙髓,并发牙髓炎等疾病。

龋齿是乳牙过早丢失的主要原因。乳牙早失,可使恒牙萌出异常。

1、病因:

目前认为龋齿的发生与下列三个主要因素有关:

(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

(2)牙面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小儿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

(3)牙齿结构上的缺陷:

①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釉质的发育与钙、磷、氟等矿物质及维生素D的供给量有关。氟是增进抗龋能力的最主要的微量元素。氟在人体中主要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尤其在牙釉质内。牙釉质内含氟量达一定量时,才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含氟低则容易受酸腐蚀。

②牙齿排列不齐:因牙齿排列不齐,不易刷净,使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这也是造成龋齿的原因之一。

2、预防

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普及口腔卫生知识乃当务之急。由卫生部、国家教委等共同确立,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1)注意口腔卫生:应从小培养儿童饭后漱口和早、晚刷牙的习惯,以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否则细菌会在儿童睡眠时大量繁殖产酸,腐蚀牙齿。睡前刷牙后切不可再吃零食。

刷牙要用顺着牙缝直刷的方法,以便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要横着刷。选用儿童保健牙刷,牙刷头小,刷毛较柔软,只有两排刷毛,便于直刷,同时又能将里外牙面都刷到。

(2)多晒太阳,注意营养:乳齿钙化开始于胎儿第5个月,萌出后仍继续钙化。恒齿的钙化开始于出生时。怀孕期间要注意钙、磷的摄人量。要供给儿童合理的膳食,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加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

(3)定期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如龋洞尚未穿通牙髓,可补牙。若乳牙患了龋齿,未能及时修补,可使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排列,因此,乳牙患龋应早治。

斜视

人们的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时,两眼的动作应该是协调一致的。若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之外的现象称为斜视。

1、斜视的分类

(1)按视轴偏斜方向可分为内斜视(角膜靠近鼻梁,俗称“对眼”)、外斜视(常使人感到患儿的眼睛盯着别处)、上斜视、下斜视等。

(2)按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斜视(出生后6个月前发生)或后天性斜视(出生6个月后发生)。

(3)按融合状态分为隐斜、显斜和间歇性斜视。所谓融合状态是指视中枢把两眼的视觉冲动分析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像,即双眼单视功能。当眼球有偏斜趋势涸有正常融合功能的控制仍能维持双眼单视,不显露偏斜,一旦融合功能受到干扰,即出现偏斜,这种潜在性偏斜称为隐斜。时而隐斜时而显斜者,称为间歇性斜视。

(4)按引起偏斜的原因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种。其中,共同性内斜视最常见,多发生在3岁左右,是因远视性屈光不正使眼过度调节而引起的内斜。

2、斜视的矫治

应早期治疗,使两眼视功能恢复,获得正常眼位,达到功能治愈。斜视对儿童美容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往往受到家长的普遍重视,但对于斜视可引起弱视而失去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常不能尽早带病儿就医,错误地认为待成人后做美容手术即可,以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国内外的研究证实,治疗愈早,效果愈好,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愈多。否则,只能达到美容的效果,原来斜视眼的视力得不到改善,将终生成为“立体盲”。

弱视

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戴矫正镜片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称为弱视。

1、病因

(1)斜视性弱视:因斜视引起复视(视物成双)和视觉紊乱,使患儿感到极不舒适,为了消除这种不适,视中枢就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人的视觉冲动,该眼视功能长期被抑制,就形成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称为屈光参差。就屈光性质而言可以一眼为近视,另一眼为远视或散光。就屈光不正的程度而言,两眼有显著差别,一只眼屈光不正的度数高,另一只眼低。这样,双眼所形成物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差别较大,不能被融合成单一的物像,视中枢就抑制屈光不正较严重的那只眼传人的视觉冲动,日久该眼发生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时期正值视功能迅速发育的阶段,若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或角膜白斑,致使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视网膜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导致弱视。

(4)先天性弱视。

2、矫治

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年龄大于7岁,治愈率明显下降。虽然矫治弱视的方法不同,但“常规遮盖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即平日遮盖健眼,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配合一些需精细目力的作业(如穿小珠子、剪纸等),定期复查,以决定遮盖的时间长短。此外还有视觉刺激疗法、红色滤光胶片疗法等,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弱视可有选择的应用。

中耳炎

有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之分,两者又各有急、慢性之别。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婴幼儿多见,因耳咽管较短、宽,且接近水平位,鼻咽部的病菌易循耳咽管侵入中耳。本病易复发。

(1)病因: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易诱发本病。

②患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时,致病菌经血循环进入中耳。

③鼓膜外伤穿孔,细菌直接侵入中耳。

④用力擤鼻,病菌自鼻咽部经耳咽管进入中耳。

(2)症状:

?、起病急,伴发烧等全身症状。

?、早期有耳堵塞感,继之出现剧烈搏动性耳痛。婴幼儿不会诉说耳痛,常表现为惊哭、烦躁、摇头、拒绝吃奶等现象。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耳痛骤减,痊愈后鼓膜小穿孔可愈合,听力不受影响。

(3)治疗:

①一旦发病应立即给予有效抗生素,坚持用药,彻底治疗。

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未治、处理不当或疗效不好,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时,可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使听力减退还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2、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1)病因:中耳腔是一个含气腔借助吞咽。呵欠、喷嚏等使耳咽

管有规律地开放,调节中耳腔气压,保持与外界大气压力平衡,维持正常听觉功能。鼻、鼻咽部炎症,腺样体肥大等,可导致耳咽管梗阻,中耳腔内的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造成中耳积液,而引起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2)症状:

①多有感冒史。

②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和眩晕。

(3)治疗:去除病因排除积液。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后遗症。

若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不愈可致鼓膜内陷、听小骨坏死等后果,是致聋的常见病因。

感冒

1、病因

感冒是由病*引起的常见病。气候突变,小儿受凉、受热,空气污浊,过于疲倦,贪食油腻厚味等,都可使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

2、症状

多数症状较轻,可有低烧、鼻堵、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三岁以下小儿可因高烧而抽风,俗称“抽火风”。

一般患感冒经三四天可痊愈。若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并有喘气憋气,常因合并肺炎所致。

病*性心肌炎,病初类似感冒,但脸色特别不好,口唇发青,稍有活动即觉气喘、乏力。较大的孩子常诉说“心里难受”,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当成感冒,把病耽误了。

许多传染病的早期也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应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传染病。

3、护理

病初及时服中药治疗,可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对症下药。

体温在38℃以上,应退烧。服退烧药要遵医嘱,不可任意加大剂量或缩短服药间隔时间。服退烧药过量,会使小儿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很危险。若药物降温不理想,可配合物理降温法,一般使体温降至38℃左右就行了。

发烧期间要卧床休息,多喝水,食物要有营养。好消化。因为高烧使心跳加快,增加了心脏负担,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发烧时机体丢失的水分增多,要及时补充水分,促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因机体代谢加速,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多,但消化功能减弱,所以特别要注意病儿的饮食。

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室温适中,可以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扁桃体炎

1、病因

扁桃体炎是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在疲劳、受凉以后容易发病。

2、症状

发烧、畏寒。嗓子痛,因而不敢吞咽。

3、护理

患急性扁桃体炎应彻底治疗,不能一退烧就中断治疗。由于嗓子痛吞咽困难,饮食可吃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浆、粥等,多喝水。饭前、饭后用温的淡盐水漱漱口。

若经常发作,已成慢性扁桃体炎,可以请医生判断一下是否应当将扁桃体摘除。若需要进行手术,要等炎症消除以后才能做。

鹅口疮

1、症状

婴儿常因不吃奶、啼哭而被发现长了口疮,口腔黏膜红肿,并有浅的溃疡。一般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另一种叫鹅口疮,又称“雪口”,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常发生在大量应用抗菌素之后。口腔黏膜上有白色斑膜,似凝乳状。

2、护理

注意奶瓶、食具的消*。喂母乳,应注意乳头和母亲手的清洁。治口疮除在口腔局部用药外可口服维生素B1、B2及维生素C等。

肺炎

1、病因

可由病*或细菌感染引起,是3岁以下小儿冬春季节的常见病。患有佝偻病的小儿或感染麻疹、百日咳以后,容易发生肺炎。

2、症状

一般有发烧、咳嗽。气喘等症状。重者面色青灰、呼吸困难、精神极差,甚至会抽风、昏迷。

3、护理

(1)居室环境: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开窗通风时要关门,避免对流风。冬天,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以防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要有充足的日照。

(2)一般护理:穿衣盖被均不宜太厚,过热会使小儿烦躁而加重气喘。一般可平卧,但需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并防止痰液积存一处,有利于炎症消散。

如有气喘,可用枕头将背部垫高,取半坐姿势,以利呼吸。

(3)饮食:婴儿患肺炎常有呛奶。喂母奶时,将病儿抱起来,坐着喂奶,并控制奶汁的流出,不要太冲;喂牛奶时,橡皮奶头孔要小,每吸几口,拔出奶头,让小儿休息一会,则可减少呛咳。勤喂水。

年龄稍大的孩子可吃鸡蛋羹、面片、牛奶等好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免得痰液黏调不好吐出。

(4)肺炎一般经及时治疗,2-4周可好转。如果出现面色发灰、喘憋加重、烦躁不安、口唇发紫等现象,医院就诊。

腹泻

1、病因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可因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食物不易消化等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食物或食具被病菌污染,引起胃肠道发炎,可致腹泻;因患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夏秋季,体内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又容易吃进不干净的食物,所以腹泻多见于夏秋季。

2、症状

病情轻的,一天腹泻几次,大便呈蛋花汤样,体温正常,吃奶不受影响。病情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或几十次,大便里水分多,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口唇发干,皮肤弹性差,甚至会发生昏迷,而危及生命。

3、护理

(1)调整食量:腹泻时,小儿消化能力减低,肠道有病变,若继续大量进食,不仅营养物质不被消化吸收,还增加胃肠的负担,可能使病情加重。减少食量(包括扔在内),可使胃肠得到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是,并非让患儿挨饿,腹泻不禁食是临床医学的新措施,但要吃好消化的食物。

病情较轻的可用口服补液,要按照医嘱,按时把药喂完。腹泻减轻后,再慢慢恢复平时的饮食。

(2)注意腹部保暖。

(3)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屁股:特别是皮肤有皱褶处要保持干燥、清洁,洗后用柔软的干毛巾吸净水,以防止皮肤溃烂。

湿疹

1、病因

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引起过敏的原因很多,可因食物引起过敏,如牛奶、羊奶、鱼、虾、蛋等;可因灰尘、羊毛、化纤等引起过敏,但往往很难找出准确的原因。

2、症状

湿疹多发生在2-3个月的婴儿。湿疹的部位多在面部,最初为细小的疹子,以后有液体渗出。因皮肤刺痒,婴儿睡眠不安、烦躁哭闹。多数在2岁左右可自愈。

3、护理

(1)乳母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怀疑小儿对牛奶过敏,可试用其他乳类或乳制品。

(2)不要用碱性肥皂给小儿洗脸,可用中性硼酸软皂。用肥皂或洗衣粉洗过的衣服、尿布,要用清水漂洗干净,以兔刺激皮肤。

(3)不用化纤、羊毛织品给小儿做贴身的衣服、帽子等。

(4)打扫房间要先洒水,避免尘土飞扬。

(5)给小儿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感染。

痱子

1、病因

痱子是皮肤上汗腺开口部位的轻度炎症。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使表皮浸软,加上皮肤上堆积的污垢,使汗腺口堵塞,而发生痱子。痱子感染就形成痱*。

2、症状

痱子多发生在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腋窝、大腿根等处。皮肤先出现红斑,继之出现针尖大小的疹子或水疱,感到刺痒。

痱*起初是小米粒大小,渐渐形成玉米粒或杏核大小的脓包,脓包慢慢变软,最后破溃,流出*稠的脓液。脓疮可此消彼起,反复发生。

3、护理

(1)夏季注意室内通风、降温。小儿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吸水性强。

(2)常洗澡。先用温水洗干净,再扑上痱子粉或擦痱子药水。

(3)若反复发生痱*,可服清热解*的中药(遵医嘱)。

包茎

男孩阴茎头部外层的皮肤叫包皮。包皮将阴茎头包没,但仍能向上翻起,称为包皮过长。包皮口小,不能翻起,称包茎。

1、症状

包茎与包皮过长,会使包皮腺体的分泌物及污垢长期存留在包皮里,形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发生包皮炎。包皮充血水肿,阴茎头红肿疼痛,以致排尿困难。

2、护理

包皮过长的男孩,要经常清洗,除去包皮垢。若患包皮炎,感染消退后,可行包皮环切术。

婴邦教育为您服务

水育早教课程培训教材

入户早教课程培训教材

“婴邦”水育早教、入户早教

水育早教课程的开展将对婴儿游泳馆、家*、母婴护理、早教中心等早教机构的整体形象和会员量迅速提升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与时俱进、迅速提升已在婴童行业中悄悄的开展起来……

婴邦水育早教课程推广中心以其专业技能和严谨课程及缜密管理和运营技巧脱颖而出,跟踪服务督导培训,随时解答婴儿游泳馆、家*、母婴护理、早教中心等机构派驻员工在入户早教课程运营中遇到的难点,为婴儿游泳馆、家*、母婴护理、早教中心等机构运营入户早教项目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23;yingershuiyu;

作者介绍:

王鹏茹简介: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婴幼工作部特聘教育专家;

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华育婴协会特聘教育专家;

中国管理科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华育婴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婴儿水育协会专家组组长;

中国早教传媒特邀专家;

国家高级育婴师;

儿童情商指导师;

水育早教课程-婴儿游泳水育早培训教课程主编;

入户早教课程培训教材主编;

为行业培养近万名育婴早教师资人员;

育婴早教行业知名品牌-“婴邦”创始人;

所撰写水育早教课程等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版权)保护;

累计赴全国百余家机构进行育婴早教知识讲座;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常见病及预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