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健康科普胆囊息肉,无须恐惧
TUhjnbcbe - 2021/10/7 3:36:00

胆囊息肉以往很少被人提及,近几年来以胆囊息肉就诊者越来越多,这是由于近三十年来,高科技引发起影像检查设备革命性变化(B超、血管造影、CT、磁共振等),促进了医学临床诊断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体内脏器细微改变,能很早捕捉出来了。胆囊息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在B超下,2-3mm大小息肉就能清楚展示出来。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由于求医者受“恐癌”心理的影响,求医时都显得神情紧张。

什么是胆囊息肉?对人体有多大危险呢?

其实“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内壁上的、并突向腔内的隆起性改变的统称。这种统称包含有数十种不同组织结构来源的隆起性病变。临床医学家和病理学家们根据息肉组织来源和其性质特征的不同有多种分型。无论如何分型、分类,都逃不出最多见的不会发生癌性变化的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和很少见的胆囊腺瘤(真性腺瘤),胆囊腺瘤才是有可能发生癌性变化的“息肉”,但它也不是各个会发展成癌肿。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胆囊腺瘤在胆囊息肉中仅占4%左右,以中老年女性多见。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大量手术切除胆囊后,病理组织调查总结出来,这种能发生癌变的胆囊腺瘤,其大小都在直径1.2cm以上,而这种直径超过1.2cm的人又只占胆囊腺性息肉人群中的千分之五以下。这样估计下来,能癌变的息肉,在胆囊息肉人群中,真是微乎其微了。正是医学家们经过上百年手术调查总结出来的经验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为防止胆囊息肉发生癌变,又不让绝大多数不发生癌变胆囊息肉人群无辜接受手术。而定下只有在胆囊息肉直径达到1.0cm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近年国际、欧洲许多权威性学术机构,共同发布了胆囊息肉处理指南,作为医务人员共同遵守的诊治守则。我觉得也同样具有百姓健康保健的指导价值。故现以医学科普常识介绍如下,帮助查体发现有胆囊息肉的人群,指导自己去如何认识和指导自己就医行为,颇有益处。

由于能发生癌变的胆囊腺瘤只占胆囊息肉人群4%左右,况且息肉直径在1.2cm以上时发生恶性改变。所以最新胆囊息肉处理指南规定:息肉直径在6mm以下者,每年B超复查一次,当前国内已做到成年人每年体检一次,这已经足够了。6-9mm的人群,最短6个月,一般仍每年复查一次,根据息肉大小决定复查间隔期。接近9mm者,间隔期可缩短至半年。达10mm时,可综合息肉在影像形态学上的变化情况等,由专业医师决定采取手术治疗了。指南同时强调指出,建议胆囊息肉基本检查用B超,不建议再做其他影像学如:CT、磁共振等检查。B超能清楚查出2-3mm息肉,简单、快速、对人体无伤害是最大优点,而且显示病变大小更优。

右上腹疼痛就是胆囊息肉?

息肉只是固定在胆囊壁隆起性改变,不会活动和移动。所以它往往不会引起右上腹疼痛。然而右上腹脏器太多、太复杂,肝下有胃、十二指肠、胆道、胰头及肝脏本身和胆囊,还有紧贴十二指肠的结肠肝曲和肾脏。所以,当出现右上腹不适,如最常见的右上腹各种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疼痛时,不能都视为是胆囊息肉在捣乱,还更应注意肝脏本身、肝外胆道、胃、十二指肠、胰头部、肝下结肠段等更易发病的这些脏器。这样才不致于延误或遗漏这些更重要、更复杂的脏器病变。

综上所述,能发生恶性变化的胆囊腺瘤,只占胆囊息肉的极少部分,何况胆囊腺瘤也并不是都会恶性变化,绝大多数在B超发现它时,往往都在2-4mm之间。再谈胆囊腺瘤癌变常发生于增大至1.2cm时,能长至1.2cm的人也不多见。因此,只需每年体检时B超复查一次即可。你的胆囊息肉能增至1.0cm时,再去求医治疗也不迟。

这下,你该消除对胆囊息肉的恐惧心理了吧!

西安交大二附院仁心仁术尚德尚医求实奉献开拓创新生命至上质量第一构建和谐追求卓越秉承传统彰显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科普胆囊息肉,无须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