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胡兵华西
在常规体检中,B超检查出胆囊息肉的人日益增多。一旦拿到诊断有胆囊息肉的体检报告,很多人心里就在打鼓了:这个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还会不会继续长大?现在是良性今后会不会发展为恶性?是切除还是不切除?是该重视还是不管他呢?好吧,诸位的这些问题,今天就来一一为大家释疑解惑吧!
首先,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胆囊腔内的小肉赘,医学上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影像学检测技术的提升,目前胆囊息肉发病率以及体检彩超检出率越来越高。在我国,健康成人中胆囊息肉发病率约为5%,国外文献胆囊息肉发病率高达10-20%,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十个人做B超,一到两个人会被诊断出患有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从B超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最小的息肉仅有1毫米左右,最大的可以达到3~4厘米。
胆囊息肉分非肿瘤息肉和肿瘤息肉两类,非肿瘤息肉主要是指胆固醇性息肉,在所有胆囊息肉中大约占60%左右,大都因不吃早餐致使胆囊内胆汁不能及时排空结晶而成,也因常吃高胆固醇食物而引起。虽然胆囊息肉发病率很高,但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并不多。一般来说,炎症性、胆固醇性、多发性的良性可能性大,只需要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即可。而对于单发、直径1cm、胆囊壁增厚4mm、息肉逐渐增大(6个月增大3mm)、B超影像有腺瘤特征及伴有胆结石、反复出现腹痛或者伴有糖尿病,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对于常见的胆固醇息肉,一些消炎利胆药物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于有些小于5mm的胆固醇结晶样息肉的消除可能有一些效果。然而,对于胆囊腺瘤样息肉而言,药物并无任何效果,应定期检查超声,观察有无息肉大小或形态的变化;如果有手术指证,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要不要手术治疗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癌变或癌的漏诊,另一方面是针对症状,若伴有不舒服症状用药不缓解,继发慢性胆囊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可以除外胃病等其他因素引起可以考虑胆囊切除。
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较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具有创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出院早的优点,因此成为了胆囊切除手术的首选标准术式。除非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致腹腔内有广泛粘连、术前高度怀疑合并胆囊癌变、胆囊本身严重萎缩导致胆囊边界不清等少数情况,一般不选择开腹切除的手术方式。
保胆手术虽然去除了胆囊内病灶,满足了部分病人保留胆囊的心理需求,但是实际上,经过保胆手术后的胆囊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不仅仍然会有新的息肉或结石病灶产生。由于随着胆囊慢性炎症的加重,胆囊发生癌变的几率可能会增加,因而,对于保胆手术多数专家持审慎的态度。
发现胆囊息肉后,饮食宜清淡、规律,不能暴饮暴食,禁高脂、高胆固醇、酒类食物;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应尽量避免;另外,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与胆囊息肉的形成也可能有关系,应尽可能避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