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病因不十分清楚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直肠、结肠,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一种。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该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医脉通根据最新文献对UC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治疗建议以及妊娠期管理进行整理,详情如下:
一、UC流行病学早在18世纪,西方国家即开始认识UC,年英国SamuelWilks医师首次将其命名为UC。而中国认识UC较西方国家晚余年,我国学者文士域等在年报道了23例UC病例特点之后,经历20余年,在第1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年)中提出了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截至年,国内文献报道UC已达2万例。
年Jiang和Cui分析了年至年国内文献报道的例UC患者,发现10年间病例数上升了3.08倍。年至年,我国分别在北方城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南方城市广东省中山市、中部城市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了以普通人群为基础的UC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大庆市UC标准化后发病率为1.64/10万,中山市为2.05/10万,武汉市为1.45/10万。虽然这些资料的收集存在一定偏倚,但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较为准确的发病率调查。
关于危险因素调查,中国一项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入组例UC患者和名对照者(无消化系统疾病并暴露在相似环境因素下的同事、邻居、朋友),结果显示IBD家族史、感染性肠病为UC危险因素,吸烟、饮茶、母乳喂养为UC保护因素。
二、诊断标准对UC的诊断,病程必须达到4~6周以上,医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观察病情变化,排除感染性肠炎,大多数感染性肠病病程少于6周,可进行鉴别。UC在结肠镜下病变的特点是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加入了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放大内镜技术,有助于UC诊断。遇肠腔狭窄无法继续进镜时,可选择钡剂灌肠造影、CT或MRI检查等。不宜对重症UC患者强行肠镜检查,因为这些患者肠壁菲薄,容易穿孔。相比于肠镜,钡剂灌肠检查只能间接反映黏膜情况,但其在观察肠管走行和肠壁运动的顺应性等等方面有一定优势。除结肠镜检查外,B超、CT和MRI等检查亦有助于UC诊断及鉴别。B超可以随时评价疗效,方便经济;CT和MRI可观察病变、肠系膜血管、淋巴结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病理检查是确诊UC的必须检查。UC是累及结直肠的病变,以直肠为起始向近端扩展的弥漫性、连续性病变。镜下主要是黏膜的弥漫、表浅炎症,典型表现为弥漫性隐窝结构紊乱、隐窝萎缩、上皮杯状细胞减少,易见隐窝脓肿,黏膜弥漫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基底浆细胞增多,而肌层、浆膜无明显炎症。其中隐窝炎,隐窝脓肿和隐窝结构改变是较为特异的表现。特别注意的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