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中心负责人李明松教授
年1月7日,羊城广州已是温暖如春。正在举行的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成立暨炎症性肠病专项基金成立大会上,50多位工商界善心人士的现场捐款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首任主任委员、医院消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中心负责人李明松教授直言:“本来我只通知了少数朋友,准备了3份捐赠协议书,预估最多能筹到五六十万元,没想到口口相传之下竟然涌来了五十多位有捐赠意向的工商界精英,当场就募集到多万元,还有一部分朋友因为捐赠协议书不够而未能现场捐款,我都吓着了!”
一个为疾病筹款的公益活动为何获得了如此热烈的反响?炎症性肠病是什么病?
立志解决最难的消化疾病
年,李明松还在重庆的第三*医大学(现陆**医大学)读书期间,医院见习时,第一次见到了因为克罗恩病导致肠梗阻和肠穿孔的患者。30多岁的男人瘦得不到斤,因为无法排便排气,腹胀如鼓,痛起来脸色蜡*、汗如雨下,完全无法进食,一晚呕吐10余次,“病人说吐的全是胆汁和粪水,生不如死。”30多年前,国内医生对该病的诊治经验远不如现在丰富,药物也不如现在这么有效,患者最终不治。李明松极其震惊,暗下决心要好好研究此病。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以美国医生BurrillB.Crohn的名字命名的疾病,因为年Crohn与同事一起最早发表论文描述此病。它与另一种病情相似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简称IBD)。这两种疾病迄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主要累及消化道,主要症状是腹泄、腹痛、血便等。其中,克罗恩病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重症患者会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道癌变以及肛周窦道、瘘管及脓肿等,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炎症性肠病原本在欧洲和北美高发,被认为与西方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高热量饮食和压力等,与基因也有一定相关性。但近20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的改变,我国IBD发病率增加了20~30倍,且持续高速增长。初步资料显示,我国IBD的发病率为3~5/10万,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更严峻的是,IBD常常始发于青少年,15~35岁的年轻人最多见,且会逐渐加重,不少患儿营养不良,个头矮小。
李明松介绍,克罗恩病患者药费普遍比较高,活动期平均每个月在元以上,缓解期也要0元左右,如果使用生物制剂,每次用量2~3支约需2万元,一年花费在10万元以上,而且很多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许多家庭会因此病致贫。
IBD的诊断尚没有金标准,必须在一系列检查的基础上排除其他疾病,才能确诊,有时可能还需要经过试验性的治疗或较长时间的观察,因此,IBD被称为目前临床医学最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
虽然还无法治愈IBD,也不能有效预防,但是,近年来不断有疗效更好的新药和治疗方法出现,如果诊治及时有效,绝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能够如同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
▲李明松教授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言
转眼到了年10月,李明松在医院消化科工作已近20年,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他接诊了30出头怀孕7周的潮汕女士小敏(化名)。小敏患溃疡性结肠炎多年,长期服药,此前在病情缓解期成功怀孕,却因此诱导病情复发,再次出现脓血便,每天多达十几甚至二十几次,伴高热和重度贫血。外院的医生认为要治疗就无法保住胎儿,推荐她“去医院找李明松教授,他应该会有办法”。
经检查,李明松诊断她为广泛结肠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迅速制定出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仅仅两周,小敏的大便就基本正常,多次产检均显示胎儿生长发育正常,可以带药出院。出院前,小敏希望用自己能想到的最隆重、最特别的方式感激李明松:
“李教授,我的宝宝出生后,我要用您的名字来给TA取名!没有您,TA根本没机会见到这个美好的世界。
出院后小敏按医嘱用药、复诊,最终顺利生下了健康的宝宝。如今,这个小孩已经3岁多了,生长和发育都非常好。
组建联盟带动更多人做实事
李明松常笑言自己走上医学道路是“命运选择了我”。出生在湖北*陂农村的他在家里排行老四,9岁丧父,虽然时常要在课余时间干繁重的农活,但成绩很优异。“直到高中毕业前,每年冬天我家里每天只吃两顿饭。高考那年,第三*医大学来湖北省招生,老师告诉我这是提前批录取的重点大学,考上后不仅可以免学费,国家每月还发放生活补贴。我想,既没有经济压力又可以学到一技之长,挺好的。”
就这样,李明松来到了美丽的山城重庆,第一次在衣食无忧中安心学习,他像久旱的沙漠逢甘霖,在知识的海洋里贪婪地涉猎。因为对酒精过敏,无法拿手术刀,李明松选择了消化科。“现在手术消*已经不用酒精了,如果当时如此,我可能就是一名外科医生了。”
年7月,李明松考入第一*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作为优秀毕业学员被分配至医院消化科。
跟随科里的大咖们一起工作4年后,李明松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学及肿瘤免疫治疗。随后,他以公派自费留学的方式到德国肿瘤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半后,以研究员——美国联邦*府雇员的身份由德国直接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继续从事该方向的研究。
年底,李明松回国。虽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一直极力挽留他,许诺给予优渥的研究条件和薪酬待遇,但李明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回来就是为了做一名医生,为病人做点实事。我从一个农家子弟走到今天,得益于国家的培养,而且我们国家的发展正处在高速飞奔的路上,回来我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当时一位年长的台湾华侨同事说的话我非常赞同,他说:‘你如果留下来,顶多跟我现在一样,一辈子做个研究员,虽然生活无忧,但实现不了更大的人生价值。我那些回了台湾的同学们,现在不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就是各方面的领*人物,为社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李明松一直没忘这份从医、更是做人的初心。回国后,他积极将所学的技术和知识应用于临床。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IBD患者日益增多,但是,IBD诊疗水平明显滞后于欧洲和北美,医院尤其是医院的医生缺乏系统认识和诊治经验,误诊误治多,这一现状引起了李明松的重视。迄今为止,李明松诊治过的IBD患者已超过人次,其中不少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而贻误了病情,有的甚至被不必要地切除了一段小肠。为了改变这一严峻的局面,科里决定让李明松负责组建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和炎症性肠病中心。
怎样才能让患者尽可能少花钱、少受痛苦、好得更快呢?李明松想,一定要组建一个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全国性炎症性肠病联盟,大力开展学术推广和公益活动。钱从哪里来呢?就从既有经济实力又充满爱心的朋友们开始募集吧!结果爱心筹款远远超出预期,奇迹般地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仅年一年,联盟就成立了12个专业委员会;在28医院成立了省级炎症性肠病中心;举办了20余场研讨会;组织翻译了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发布的所有共识和指南;资助2套IBD书籍出版和3名贫困患儿诊疗;与多家网络平台合作做学术直播及网络会诊等等。李明松自己则出版了两套IBD专著,另有一套正在编撰中。
这庞杂的工作,在他手下如同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一招一式无不章法谨然。谈着谈着,李明松有些兴奋地从办公桌前站了起来,放下茶杯在空中挥动了一下手臂,仿佛正挥毫泼墨绘制一幅壮丽的蓝图。
潜心肿瘤免疫硕果可期
除了临床和学术推广,李明松心心念念的还有他一直钟情的肿瘤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因为很多疗效好的药物都是进口的,非常贵,大部分患者吃不起。看着他们明明有治愈的希望却无法得到进一步治疗,我非常心痛,下决心自己组团队做研发,开发让咱们国人用得起的有效药!”
一位来自广东佛冈的患者让李明松印象深刻。10年前,这个40多岁的男患者因为肝癌来求治,李明松查房时发现,当病友们纷纷开始用餐或订饭时,他的两个孩子却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原来他们把家里仅剩的值钱物拖拉机卖了,交完住院费后已经身无分文,李明松当即买了几份快餐给他们,又取出元钱转交给患者家属。“其实这个患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可能存活很多年的,但就因为经济原因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机,后来还是去世了。一大家子陷入赤贫状态,真是可怜了两个分别读小学和初中的孩子。”
多年来,李明松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学基金课题1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超过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解放*医疗成果奖等11项。目前正在带领团队进行新型抗IBD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相关研究。其中,针对肿瘤特异性表达的GPC3为靶点开发的抗肿瘤疫苗,早在年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的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试点项目,并且与广药集团合作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如果顺利完成临床试验并成功注册成为一类新药,预计不仅对表达肿瘤相关抗原的肝癌以及肝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等有效,发挥治疗作用,而且对于上述肿瘤的高危患者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目前全球已经上市的抗肿瘤疫苗只有抗宫颈癌的HPV疫苗,我们的抗肿瘤制剂要正式成为药物还有至少5年的路要走,希望到时可以惠及更多的人。”
从临床诊治个体患者,到组建全国性联盟进行学术推广和公益活动,再到研发药物,李明松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他对此的解释仍然只是淡淡的一句:“我就是想做点实事,要做就要全力以赴做好罢了。”
成立高科技公司助乡亲脱贫
李明松桌上,放着一本由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制作而成的年台历,这已经是他出品的第三份台历了。“我喜欢摄影和户外运动,以前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处走走看看,作品还在《人民摄影报》上发表过,但现在很少有这样的时间了。目前还在坚持的爱好只有每周1~2次打羽毛球,因为有规律的体育活动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能结识一群积极向上、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
没有一个人可以轻而易举成功,重任在身的李明松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李明松的学生回忆说:“有一年除夕,我们去老师家里拜年。和我们打过招呼后,老师说,‘这里有吃的有喝的,你们自便,我要去写论文了。’我们既惊讶又惭愧。”
影响弟子们的,除了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还有老师坦荡的胸怀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李明松的博士研究生李夏西医生说:“对我们30多个硕士和博士学生,李老师都尽心尽力培养,不仅推荐我们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处学习,而且资助了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老师自费全包,他对我们的惟一要求就是一定要学有所成。至于工作方向的选择,也从不要求必须跟着他的研究方向走,而是鼓励我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放我们高飞。”
▲李明松教授赴西藏义诊
在李明松看来,这些都不值一提。因为,“援藏的经历告诉我,我们的生活真的已经很美好了!那里的藏民缺医少药,生活艰难,许多人见到我们的时候还是这辈子第一次看医生,可他们从不怨天尤人。”年,医院组织30多位各科室的专家赴西藏拉萨和林芝等地义诊,所有医疗器械和药品都由队员自己医院和义诊点。有些队员一到当地就发生高原反应,心慌气短,恶心呕吐,有名队员甚至一头栽倒在地,同事们赶紧一通抢救才脱离危险,然而大家仍然坚持按计划完成了援藏任务。最累最危险的一天,大家背着几十斤重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上走了几公里。
除了援藏,李明松还参加了年的广东卫生援疆工作。到医院的第一天,一位腹部巨大包块的中医院,当时患者气喘吁吁,肚子鼓得老高,疼得嘴唇发白,李明松检查后,发现囊肿直径达20厘米,已经严重压迫周围的脏器,结合病史考虑为既往急性胰腺炎并发的巨大假性胰腺囊肿。医院的常规做法是开腹手术,至少需要花费5万元,而且风险大,恢复慢。家属一听费用,立即眉头紧锁,愁容满面,李明松说:“不用这么多钱。”随即主持实施B超引导下的囊肿穿刺引流术,这种微创治疗方法仅花费元,而且疗效立竿见影,恢复快,令当地同行为之叹服。几天后,李明松又接手了一位胆道结石合并感染的重病患者,同样是将医院原拟做开腹手术的方案改为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第二天就下床活动,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啧啧称奇。
“现在我们科里每年医院对口帮扶,大家开玩笑说都是我害的,因为那一年我们援疆回来后,应医院的请求,喀什地区*府派人来请求广东省*府,指名希望以后每年请我们科的教授过去帮扶。而此前的二十多年里,都是全国各地轮流派教授去帮扶的。”谈及这些往事,李明松的嘴角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那是一份对工作的自豪。
▲李明松教授在医院
如今,李明松还有一份业余工作,就是帮助老家的村民脱贫致富。“我每次回家都要义务帮很多乡邻看病,人家听说我回去,早早排着队来我家里。有些乡亲家里很穷,看一次病不容易。正好我有4位高中同学是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专业都与发展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密切相关,前年我拉他们成立了一家高科技生态农业公司,培训乡亲们科技致富。我的目标是,5年内让乡亲们每家都建得起楼房、买得起汽车。”
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李明松自认不敢如此比拟,他却真的将做医生当成了一生的信仰。
“可能因为我的身体里流淌着曾祖父辈的血液吧,我们李家的家谱里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李明松的曾祖父李镜明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曾参与组织武昌首义和云南起义,后因参与反对黎元洪而被害。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见过各行各业的人,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最大的兴趣还是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工作,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兴趣和使命。”
采写|戚红娟
编辑|陈蔚雯Rena责编|黎晓心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让更多人了解这位德艺双馨的仁医